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近代大清帝国跌落谷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国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装钰《改变中国》

(1)相较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等,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成功“催生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据材料二及所学,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当时在农村开启“历史征程”的主要举措什么?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试分析中国底气十足的原因。
2024-06-04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在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调整工作重心,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和民主主义的革命势力合同动作,才能使真正民主主义革命格外迅速成功。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和民主主义的革命势力合同动作”的史事。

材料二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和“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的标志。

材料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列举一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材料四   中国革命需要学习别国革命的经验,但这种学习并不是要求人们去照抄……别国革命的具体公式……为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必须认真地调查研究中国的情况,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

(4)请为以上探究拟定一个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数次调整的感悟。
2024-06-04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的独立之路历经战乱和苦难,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曲折而坚韧的历程,但精神信仰却坚不可摧。曾经的辛酸和奋斗,铺就了今天的幸福和繁荣。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据见证兴衰

国力兴衰的国家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摘编自邵梦妹《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三: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连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了25%以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出口商品结构还是进口商品结构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快速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标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4)材料四标尺中“百年圆梦”指的是什么?完成本次探究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2024-06-04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中国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种兼容兼顾,从整体看待事物的思维。其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大同,彰显的是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精神价值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实简介
①李冰治水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创举,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天人合一”之作。
②唐蕃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通过这次联姻,唐蕃交往日趋频繁,更加广泛。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③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本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品质,以相互尊重、相互保存、相互支持完成长久之和。

——选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下列观点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
“和合”在“民族交融”中的体现是:________
“和合”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是:________
“和合”在“人与自然”中的体现是:_______

材料二

主题简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整理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个主题对中国“和合”智慧的体现加以说明。(不得照抄示例)
示例:主题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而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摘编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3)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在指导思想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
2024-05-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材料二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1919194919491978197820122012年以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视角一

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相关史实: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等。

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视角二

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说各种政治力量的尝试都是失败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49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政策或措施。并简析1949年至今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简述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别。
2024-05-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历史试题(三)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朝鲜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开放 发展 绿色 共享
D.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2024-05-1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中国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重要经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产品1952年产量1957年产量1952年增加
1.639亿吨1.95亿吨19%
130.4万吨164万吨19%
135万吨535万吨296%
6649万吨1.3亿吨96%
原油44万吨146万吨232%

(1)上图反映的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牢牢掌握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三大改造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三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相关的决策。“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物是谁?
(4)中国共产党在成长的坎坷历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始终还是一步步地走向辉煌。从这一历程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
2024-04-1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不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免、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那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摘编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列举三项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绩斐然”的交通运输建设成就。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工商 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2)材料二中的图片展示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而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3)材料三中”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后,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五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开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4)材料四中“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材料六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024-04-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翼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度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历史慎重而果断地选择了一位伟人,这位伟人逐渐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于无数人来说,12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一中“两个凡是”,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根据材料回答,“战略转变”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023-11-22更新 | 448次组卷 | 12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