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迎来了新局面,1969年底世界上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49个,其中西欧北美只有法国等6个国家。到1976年底,已经猛增到113个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基本都已和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始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实行了两个重大转变。第一个转变是改变战争不可转变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二个转变是改变“一条线”战略。中国改变过去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1986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从十个方面阐释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政策和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了归纳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2017118日,习近平出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70年代初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重要事件和新局面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一庙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今日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_______年,遵义会议召开;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 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 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了一个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了一个发动 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历史上的哪一政策?它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氧气面罩”和“发动机”各指什么?
(3)综合分析材料,你有何认识或启示?
4 .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材料二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

(2)概括材料二中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据此指出毛泽东开辟了哪一革命新道路?
【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摘自歌曲《社会主义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哪一条道路?
【指导思想的发展】

材料四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哪次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4-06-04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闫一间,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报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断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从思想和组织两个方面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4-05-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下列对四个人物改革的论述,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
②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赫鲁晓夫改革最终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③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了劳工的权益,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
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立足于国情
A.①②③错误④正确B.①③错误②④正确
C.③④错误①②正确D.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2024-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为后来的巨大变迁种下了希望。

1984年是中国当代史上最令人心潮湖湃的一年。

-—李光斗

我国企业走向前台成为创业创新主体,肇始于1984年,有人称这一年为中国企业家元年。

——欧阳雪梅《1984----中国企业家元年)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总体思路的一次重大突破,

——肖冬连《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

材料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精神的直接结果,就是1992—1993年我国国民 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增长。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农业增长3.7%, 工业增长20.5%,第三产业增长9.2%。1993年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农业增长4%,工业增长24%,第三产业增长9. 3%。基础工业继续稳定快速增长,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速度协调,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1984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局面。(最少两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带来的有益启示。(最少两例)
2024-04-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和2023年中国国民经济数据一览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进出口总额

占世界
经济总量

城镇化率

1978年

3679 亿元

381元

343元

206亿美元

1.8%

17.92%

2023年

126 万亿元

89358 元

39218元

6.02万亿美元

17.2%

66.16%

材料二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024-04-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式现代化】

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时期概况
19491978中国共产党组织编制一五计划并超额完成计划、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展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199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19922012中共14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极大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2—今中共18大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奉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事件一例并简要说明选取的理由。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特点。
2024-03-29更新 | 18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二)

10 . 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 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 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


(1)材料一中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谁?两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品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该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衣食住行等任选两方面说说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从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阿县姜楼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