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立之初,华盛顿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新体制:要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列宁认为,20世纪初的俄国就处于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俄国革命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于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容否定》(载于《人民日报》2016.06.13)

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战舰发出的一声怒吼,俄罗斯人民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摘编自《大国崛起》

我们是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工作和建设的。

——摘编自1925年斯大林关于政治工作的总结报告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又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日报》2021.10.2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民主模式”、“美国新体制”的名称和确立的标志,并举例说明“美国新体制”“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说明“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语言准确,表述清晰。)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国家对人类现代化发展的相同作用,并谈谈你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2024-01-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年,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们急切地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由于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深深地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中国走向历史转折的步伐受到严重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在邓小平的倡导和胡耀邦的积极组织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起来。这场讨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历史转折准备了思想条件。

——新华社《共和国的足迹——1978年:伟大的转折》

材料二 197812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集中讨论并解决了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经济工作、改革开放、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从此,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新华社《共和国的足迹——1978年:伟大的转折》

材料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辉煌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总结道:“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王雨田《辉煌与启示——我看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大讨论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原因,并简析该大讨论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理由。
(3)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实施说明中国人民书写了哪些“壮丽史诗”。
2023-10-20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简析材料一所示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简介在材料二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国家“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推进,我国逐步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转变,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王雨田《辉煌与启示——我看改革开放40年》


(3)哪一事件开启了改革开放?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2-2023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1840年以来最缺的就是集体自尊。我们有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吗?作为一个民族来看,有集体自尊吗?什么叫集体自尊?就如毛泽东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向着伟大梦想,前进!》

(1)中华民族1840年开始缺少“集体自尊”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主张得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及该事件的意义。

材料二:朝鲜战争这一仗,今天国内有些人不明事理,说这一仗打错了,不应该打,否则我们改革开放会更早,跟美国搞好关系也会更早。我觉得这批人根本不懂政治,他们是在挖我们自己的墙脚。我觉得中华民族在那个特定时刻,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这场仗不期而遇,我们不想打,它却来了。我们没有后退,而是坚决迎了上去。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近代以来,我们在世界上何曾有过发言权?但从抗美援朝胜利后,我们有了发言权。我经常讲,中国进入全球化,我们融入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跨过鸭绿江开始的。

——《向着伟大梦想,前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

(3)材料中的“新时期”开启的标志是什么?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历史画卷”气势恢宏的主要表现。
2023-09-24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2023-09-18更新 | 82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东省招远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是适应历史的需要而起,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遭受巨大灾难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从历史比较中,认识和接受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材料评价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7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是当年社会发展的主题词汇。1979年新年社论的高频词可能包括(     
A.新中国成立美帝国主义B.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C.改革解放思想开放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
2023-08-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学习完中国现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2023-08-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十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2023-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莱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正沿着一条正确道路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2023-07-26更新 | 56次组卷 | 117卷引用: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五四学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