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56年 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
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 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
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B.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会议决策都得到了长期贯彻执行D.都提出要进行经济建设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上海浦东开发区正式建立D.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梦想。
时期探索、发展发展趋势




1840—1949
洋务运动虽然开启近代化之路,但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都归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1949—1978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等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体系








1978至今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开放范围,加入WTO等

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综合国力提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进入新时代,做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 新发展理念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前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中国近现代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历程,自拟观点,并对该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材料,从背景、目标、结果、影响、评价等多角度加以阐述,表述成文。)
2024-06-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曲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摘编自新华社宣言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提示:观点正确,可选取一则或多则史实从背景、目的、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04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北湖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现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2《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972中日建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
1991苏联解体
1992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欧盟成立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中、美等国成立二十国集团
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请阅读大事年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4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6 .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未涉及的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回答两点)

材料二:

筒车

(2)请结合史实说明上图中工具的创新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标志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者。

材料四: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4)材料四中,在纠正社会弊端方面,美国采取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有何特别之处?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史实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后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做出了哪些努力,请试举一例。
2024-06-04更新 | 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一样,无产阶级要实行大罢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了,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要在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

——摘编自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革命道路的两次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两次变化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   红军长征大事记

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8万多人开始长征,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②19351月,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重重包围。飞夺泸定桥,保障中央红军渡过天险大渡河。爬大雪山,过大草地。1935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2)依据材料二,结合遵义会议决策,谈谈你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结论的理解。(可以从会议前后战事结果的变化、长征的历史意义等角度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共同内涵。
2024-06-04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

材料一 如下图

1926—1928年中共党员比例情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26—1928年中共工农党员比例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时空观念】

材料二 如下图

新中国                                             新征程                                          新时代

1949                                                         1978                                                  2017

开国大典                                                                       中共十九大会场

(2)材料二中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伟大时刻。根据所学知识,将“      ”处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场景,简述其“新”的含义。
【唯物史观】

材料三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说:“我们党是一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严肃认真、光明磊落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我们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要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必须贯彻在党的全部实际活动中。为刘少奇平反,以及为一系列冤假错案——平反,正是为了使党和人民永远记取这个沉痛的教训,使这类错误永远不致重演。”

(3)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反映了当时什么政治原则受到践踏?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为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平反是对党的哪些优良传统的恢复和继承?
【史料实证】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

(5)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我国政府的哪一举措?请用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
【家国情怀】

材料五 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展宣传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的运动,时代呼唤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应运而生,这个期间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和优秀集体,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就是这期间涌现出的光辉榜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6)材料五中人物体现了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024-05-11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某校九年级一班历史社团以“春联见证历史沧桑”为活动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 【追根溯源】

春联,起源于规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挂桃符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后,才逐渐有人在桃符上书写一些吉祥的话语,再修饰对仗,渲染新年喜庆气氛,慢慢形成春联的雏形。五代时,后蜀最后一个皇帝孟祖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这便是我国有史书记载的第一幅春联。北宋政治家、文豪工安石的《元日》诗中,有“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到宋代,仍有不少人把春联称作“桃符”。到了明代,桃符才正式改称春联。经明太祖朱元璋的倡导和实践,春联在明代获得空前的普及。此后,春联便沿袭成为所有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文化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任务二【感受历史】

序号

春联内容

春联来源

历史分析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网络搜索

这是1912年春节,某地农村的春联,为什么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还有这样的春联?

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图书文献

“和”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列举两例这一时期国共合作的史实。

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网络搜索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联合抗战。举两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拼命抗日”的史实。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

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教学资料

试分析这幅春联出现的时代背景。

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采访专人

“庆新生”指哪一事件?有着怎样伟大意义?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商家春联

这类春联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比较常见。
表达了人们希望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这与
哪次会议的什么政策有关?

平安幸福小康日

欢乐和谐中国年

央视春晚

随着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哪一内涵发生了变化?
(1)简要概括一下我国春联的发展过程。由材料可知,我国包括春联在内的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2)春联内容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请在以上春联中任选四项,回答相关的历史分析的问题
(3)结合自身及时代特征,请你试着写一幅春联。
2024-05-02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据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1992年召开的哪次会议定下基调?这次会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摘自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这次会议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2024-04-30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