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7 道试题
1 .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露珠的形成属于(  )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2024-06-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2024年辽宁春晚歌舞《辽宁是个好地方》唱响大发展的时代节奏,突出了辽宁人的骄傲感、自豪感、幸福感。观众能在众多乐器中辨别出鼓声,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节奏C.音色D.响度
2024-06-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3 .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D.透镜成像
2024-06-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平衡营养,五谷杂粮在人们餐桌上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某同学想知道最喜欢吃的红豆的密度,于是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操作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请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
(3)用天平正确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20.2g,向烧杯中装入适量饱满的红豆并放到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红豆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g;
(4)在量筒内注入适量水,如图丁所示,将烧杯中的红豆缓慢倒入量筒的水中后量筒的读数为80mL,测出红豆的体积。由此计算得到红豆的密度为______
(5)同学们还设计了一种利用电子秤测量密度的方法,方法如下:

a、向容器B中添加适量入水,让水面升至容器的标记处,将空容器A与容器B一起放置在电子秤上,如图①,按下数据记忆键,记录电子秤上物体的总质量
b、将一些红豆放入容器A,如图②,记录总质量
c、将容器B中的水倒出部分,将容器A中的红豆全部倒入容器B中,如图③,再用胶头滴管调节容器B中的水位,直到标记处,记录总质量
根据以上测量步骤,可得红豆的密度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用表示),若c步骤中容器B中的红豆空隙间有少量气泡,此方案测出的红豆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2024-06-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5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实验思路】
(1)选择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2)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中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______(选填“A”或“B”选项)
A.当它的底部与像在白纸上的位置重叠时,就确定了像的位置;再观察它与像是否完全重合;
B.当看上去它与像完全重合时,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______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按照【实验思路】找到像。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u/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cm
16.46.4
211.011.1
315.515.5


(2)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发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3)分别在白纸上量出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上表中。
【实验结论】
分析上述实验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______
【实验交流】
(1)由实验中“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发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这一信息,还可初步得出:像的大小______(选填“随”或“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同学们在讨论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时,某同学说:夜晚在湖边散步时,看到了平静的湖面上呈现出“明月挂枝头”的情景。则水中的“明月”和“树枝”到水面距离较近的是______
2024-06-02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在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同学们选用不同物质进行实验。甲同学选择的实验物质是石蜡,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除了图(a)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实验时,要把石蜡块研磨成颗粒状,石蜡颗粒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好。
(3)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所测温度能够反映试管中所有石蜡颗粒的温度,应该进行下列哪个操作?______(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水                                 B.用温度计不断搅拌石蜡颗粒
C.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石蜡颗粒                                        D.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
(4)甲同学进行了正确操作,当温度升到42℃开始计时,第2min发现试管中出现少许液体,第7min时石蜡已经全部变成液态。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b)所示。
①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石蜡熔化时,温度______
②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乙同学是在家中做实验,他选择的实验物质是冰,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碎冰装在试管中,发现还没有加热就有一部分冰熔化了,如图(c)所示。因此,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请简要分析他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
2024-06-02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小红站在大连港东五街上,看到海面上的“大船”缓缓驶过。如果说小红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大连港东五街的路面B.驶过的“大船”
C.街边的楼宇D.海边的栏杆
2024-06-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唐诗《塞上听吹笛》中写道:“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关于诗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净”所描述的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明月照亮地面,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C.边关将士听到羌笛声主要是通过固体传播来的D.能够辨别出羌笛声,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2024-06-02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9 .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024-06-02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10 . 如图是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所描写的“乌篷船”,它以小巧灵活穿梭在水道阡陌纵横的水乡——绍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岸上的树在地面形成影子其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B.船桨在水面处好似折断了,是光折射形成船桨的实像
C.船篷能阻挡阳光中的红外线对船舱中人的伤害
D.小桥在水中的倒影由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2024-06-0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