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1 .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小车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小车长度为________;
(2)如图乙,小车A上固定磁体,小车B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小车A,释放小车B,小车B向小车A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________的原因;
(3)如图丙,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水平部分的材料依次选用棉布、木板和玻璃板,其目的是________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正确操作后,小车三次在不同水平面上由运动变为静止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如图丁,放在光滑水平地面的小车一端与弹簧连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小车位于A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现从B点释放小车,小车在BC之间运动,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有________
A.从AB       B.从BA       C.从AC       D.从CA
7日内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南京联合体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虚线位置是木块被撞后滑动一段距离停下的位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移动距离来判断______(选填“木块”或“钢球”)的动能大小;
(2)比较甲、乙两图,设图甲中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图乙中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则______(选填“>”“<”或“=”);
(3)进行图丙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由此可推断A、B两球的质量关系是:______(选填“>”“<”或“=”),为了顺利完成探究,需改进丙图实验,再与乙图实验对比。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以下可行的方法是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适当增加钢球的高度
B.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C.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4)同组小文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方案:用两个不同的钢球两次将同一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放手后将小球弹出去撞击放在离小球相同距离的同一木块,这样做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3 . 小萌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时发现这样的现象:①车速度越大,停止蹬车后滑行距离越远;②车在滑行时,地面越光滑滑行的距离越远。

(1)根据现象①,小萌做了如图甲的探究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撞击置于水平木板上的物块,观察物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以下A、B两种操作,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用质量相同的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滑下
B.用质量不同的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
(2)该实验的主体是______(小车/木块),实验中探究的“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小车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木块被撞击后的动能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动能大小与______有关;
(4)物块被撞击后在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所受摩擦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根据现象②,小萌又做了如图乙的探究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三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分析图乙可知: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在滑行的整个过程中,小车在毛巾和木板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则______(选填“>”、“<”或“=”)。
2024-06-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脚并没有对踏板施力,但是自行车下坡越来越快,他想到:在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他找来了小车、秒表、刻度尺、充当斜面的木板和可以垫高木板一端的木块,开始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小车由斜面高处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小车的______能转化为动能;下滑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力,小车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用下滑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快慢,此方法叫______法。小华测量的结果如下表。观察了数据后,她怀疑第三次测量错误,于是重新测量并进行了修正。你认为小华第三次测量时间偏小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经过对修正后的数据分析,猜想一是错误的;
实验次数1234
小车内放置钩码的质量m/g050100150
时间t/s2.52.52.02.5
(3)小华若要检验猜想二,每一次实验可以让小车都从这一斜面的顶端静止释放下滑至底端,如图,固定木板下端,通过向______移动木块来改变小车的初始离地高度,然后通过计算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来比较下滑的快慢;
(4)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同一辆小车分别从距斜面底端不同距离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请你指出小华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______。她改变方案,改用相同材料、不同长度的木板一端搁在同一木块上做实验,她发现当用较长木板做实验时,小车滑至底端时速度较慢,与“从斜坡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小车到达底端时速度大小相等”的说法不符,请利用所学知识给出解释______
2024-06-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启东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5 . 伽利略曾经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于是,他设想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阻力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他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水平面,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

(1)如图丙所示,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倾角的斜坡上小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小球在右边斜坡上的速度减小得越来越 _____(选填“快”或“慢”),于是他推测:当斜坡变成水平面时,球的速度就不再变小,球将做 ____运动;
(2)伽利略认为,小球这种运动是小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指小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在我们今天看来,小球的这种性质被称为 _____
(3)物体的“自然运动”与我们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请你结合日常生活举出一个利用物体“自然运动”的现象:_____
(4)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之后,知道小球“记住”的是能量。但是,由于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存在,小球将不会到达起始高度。那么,小球在右边斜坡向上滚动的过程中,你认为小球的动能的减小量比自己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要 _____(选填“大”或“小”),请说明理由:_____
2024-06-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打水漂这种游戏在古代中国南方多水域地区较为流行,因当时平民物资匮乏,儿童的玩具和游戏稀缺。这种游戏,可单人玩、也可数人一起团体比赛,简便宜行的游戏方式,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广为传播,数百年来流传下来。据英国《泰晤士报》2018年6月1日报道,这名男子名为道吉·艾萨克斯,在威尔士举行的打水漂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121米远的纪录。他的竞争对手包括持有打水漂个数最多世界纪录的美国选手库尔特·施泰纳保,后者一次打出88个水漂。
小华对打水漂很感兴趣,那么打水漂的次数和距离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采用了质量相同圆形和扁形的石块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石块形状

速度m/s

首次接触水与水面的角度

打水漂的次数

圆形

5

15°

5

圆形

10

15°

8

圆形

10

20°

13

扁形

5

15°

16

扁形

5

20°

23

扁形

10

15°

26

扁形

10

20°

32

扁形

10

30°

25

扁形

15

20°

42

(1)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打水漂的次数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打水漂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头首次接触水与水面成______度角时,水漂效果最为完美;
(3)打水漂时,用拇指和中指捏住石块,食指在后,扔出去的时候用食指拨下,让其旋转着扔出,石块就会出现在水面上跳跃的情况。其中的物理原理是______
(4)打水漂的次数可能还与______有关;
(5)石块扔出去到最后沉入水中机械能是______的。(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024-06-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鹰潭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脚并没有对踏板施力,但是自行车下坡越来越快,他想到:在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他找来了小车、停表、刻度尺、充当斜面的木板和可以垫高木板一端的木块,开始进行了探究,如图甲所示。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小车由斜面高处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小车的____________能主要转化为动能,小车的机械能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验证猜想三的实验中,小华让小车从斜面(改变木块位置)顶端由静止下滑,测出下滑的时 间,通过______________(选填“路程相同比时间”或“时间相同比路程”)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小车内放置砝码的质量m/g

0

50

100

150

时间t/s

2.5

2.5


2.5

①第3次实验时,测量的时间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s;
②观察表中的数据后,小华怀疑第3次实验时间测量错误,于是重新测量并进行了修正。你认为小华第3次测量时间错误的原因,除了停表使用过程中不符合要求外,还有可能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过对修正后的数据分析,猜想一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同一辆小车分别从距图甲斜面底端不同距离处由静止释放,测量下滑的时间。他通过测量发现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二是正确的。请指出他的问题____________
2024-06-0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九年级物理试题
8 . 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景。

(1)实验中,小球的动能由______转化而来,其大小通过木块 M ______来反映;
(2)将同一个小球放在斜面上不同高度,已知h >h,这是为了改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 ______
(3)观察现象,发现图甲中木块最终停在b点位置,图乙中木块最终停在a点位置。分析可得: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
2024-06-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中考模拟预测卷物理试题
9 . 小梦家的摆钟最近走快了,只见爸爸将摆锤下的螺母拧了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小梦好奇地看完这个过程,想探究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在一条长细线的一端系了一个螺帽,让螺帽来回摆动,测量螺帽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周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梦多次改变细线的长度,每次保持摆动幅度d相同,测量摆动周期,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摆长

20

40

60

摆动周期

0.9

1.3

1.5

(1)本实验中使螺帽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2)分析实验1、2,3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结论可知,小梦家的摆钟走快,爸爸拧摆锤下的螺母,相当于将摆锤的摆长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请你对影响物体摆动周期的因素提出新的猜想:__________
2024-06-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理综物理试题
10 . 小华在上体育课时发现,将排球拍打在水泥地面、塑胶地面和草坪上反弹的高度各不相同,于是他想探究排球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做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与排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②可能与接触面的材质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小华选用家中三种不同材质的接触面(瓷砖地面、实木地面、毛毯地面)进行实验,他将排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下落到不同接触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接触面的材质

排球下落时的高度(米)

排球反弹的高度(米)

1

瓷砖

0.5

0.4

2

瓷砖

1

0.75

3

瓷砖

1.5

1.2

4

实木

1

0.5

5

毛毯

1

0.15

①通过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相同时,排球下落时的高度越大,反弹的高度越________
②通过分析________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排球反弹的高度与接触面的材质有关;
(2)排球反弹高度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即可);
(3)通过实验小华还发现,无论地面是什么材质,排球都无法反弹到原有的高度。这是因为除碰撞时有能量损失外,排球还受到________(选填“重力”、“弹力”或“空气阻力”)作用;
(4)在工业生产中,有一种检测硬度的方法,它的原理是使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冲击被检测物体表面,测量该物体在距被测物表面1毫米处的冲击前速度大小和冲击后的反弹速度大小,从而计算出被测物体的硬度。请根据以上实验及所学知识分析:反弹速度大小变化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被测物体硬度越大。
2024-06-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