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如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0cm刻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如图丁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该透镜至16.0cm刻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戊中的______(选填“1”“2”“3”或“4”)。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明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
(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3)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察到蜡烛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cm。
2022-04-04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崇阳县第一中学初中部宏志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3 . 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甲实验中,珍珍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垂直.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若用光屏替代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填“实”或“虚”)像。
(2)在乙试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地像,像和蜡烛相比是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3)请你对比并指出甲、乙两图中所成像性质的两个不同点:_________
2022-03-19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
4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所选器材有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不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透明,便于 _____
(2)将白纸平铺在实验台面上,然后将玻璃板立放在白纸上,并使玻璃板与实验台面 _____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蜡烛A大小 _____,记录此时蜡烛A、B的位置;
(4)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3位置时的像在 _____点;蜡烛A由1位置移到2位置,像的大小 _____
(5)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请在图中画出AB在镜中成的像A'B'_______
2022-01-14更新 | 45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5 . 在体检时晶发现检查视力时用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于是她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图中A、B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

(1)在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室内光线应__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选择玻璃板实验的目的是方便确定______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如图乙所示,晶晶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6 . 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其中一面镀了膜,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实验时应选玻璃板______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若图丙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______(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______。(填“变小”“变大”“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2021-11-12更新 | 138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7 . 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棋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茶色玻璃板,并将其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______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圆,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______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______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______的距离。
次数12345
lA/ cm4.305.707.108.809.90
lB/ cm/5.406.508.509.60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______
8 . 小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平直的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___________放置;取两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2)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________,也方便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下面选项中的_________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
(4)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经玻璃板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_cm。
9 . 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选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平铺的一张大白纸上,玻璃板应_______水平桌面放置;
②选取外形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关系;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_________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1010
21515
32020
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2021-07-13更新 | 4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初中学生水平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10 . 小阳在生活中发现:不同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同;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所看到的像越小。由此他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问题2: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有关吗?
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透明玻璃板为平面镜)、刻度尺和如图所示的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A、B进行实验。

(1)为了探究问题1,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调节伸缩杆A的高度为25cm,放在平面镜前适当位置,测量A到镜面的距离u,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B的高度h,将uh的数据记录到表中;
②改变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①再进行一次实验。
u/cm1025
h/cm2525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小阳接下来继续探究问题2,小阳认为:实验中必须保持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小红认为:改变A到平面镜的距离,仍然可以探究问题2,你认为______的说法是正确的,请你说明理由______。实验中,小阳使用两根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的目的是:①______;②______
2021-06-03更新 | 7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