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054 道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们即将告别初中生活。三年来,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柔弱变得刚毅。知识给予了我们力量,生活让我们拥有梦想。龙门今日为君开,海雨天风扑面来。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追寻梦想,迎接未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1)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文学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那个擀皮的人

简默

①父亲是一家之主。他说,吃饺子吧。母亲便忙活了起来。面粉是现成的,盛在一个深绿色的铁皮桶里,她舀了面粉,倒入盆中,添上水,和好面,然后搓掉沾在手上的面渣儿,挎着篮子到集上去买韭菜和五花肉。

②调好馅,铺开案板,找出篦帘和擀面棍,此时,面也饧了。在我们家,包饺子都是父亲擀皮,母亲捏。偶尔,父亲擀得快了就停下来,帮着母亲捏;更多的时候,他俩配合默契,父亲擀的正好够母亲捏的,这大概就是心灵相通吧。饺子好吃不好吃,首先在于饺子皮,要擀得厚薄软硬恰到好处。父亲擀起来总是得心应手,他扯过那一大团面,切成一个个大剂子,反复地揉,成条状,再切成一个个小剂儿,按成饼状,右手持擀面棍压着大半面皮上下滚动,左手捏着面皮边儿循环转动,一张张饺子皮就擀成了。母亲是个左撇子,她将饺子皮摊在右掌心,夹足馅放在皮中间,上下对折,再左右捏上几下,饺子便在她手中严丝合缝了。饺子个大馅足,结实饱满,一个个卧在高粱秸扎的篦帘上,从边儿开始,一圈一圈地向里包围,仿佛荡开的涟漪,最后胜利会师似的卧满了整个篦帘。此时,瓦蓝色的煤气火苗正探出舌头,舔着锅底,水沸了,母亲端过篦帘,将饺子拨拉入水。饺子在沸腾的水中翻滚着,捞出锅时愈显丰胰水灵,像满载的船儿,泊在青花瓷盘浅浅的避风港中,热气腾腾,好似被一阵风吹散的炊烟我心急火燎地夹了一个,咬上一口,韭菜与五花肉的香味交融着,氤氲在舌尖。我明白了好吃不过饺子的内涵。

③对孩子来说,记吃不记打是天性。尽管幼时我淘气得不像话时,母亲便随手操起擀面棍,作势要打我。所谓打也只是瞅准了,轻轻地扫过臀部那些肉多的地方,因此我痛恨不起它,渐渐地连同那打都忘了。但我深刻地记住了那时吃过的饺子,韭菜肉馅的、芹菜肉馅的、荠菜肉馅的、芸豆肉馅的……一张小小的饺子皮包罗得下大千蔬菜,也包住了父亲和母亲的浓浓亲情。

④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除夕,一家人吃罢年夜饭,春晚也拉开了序幕。父亲和母亲将面、馅和家什搬到了客厅的茶几上,仍旧一个擀,一个捏,不时地抬头看上一眼春晚,手中却从没停下来。不到十点钟,饺子包完了,卧满了两个篦帘。饺子就是交子,它连接起了旧岁与新年。大年初一早晨,我们一如既往地给父亲和母亲磕头拜年,挑竿炸响穿红袄的大地红鞭炮,一盘盘饺子端上桌,热气萦绕,模糊了半边脸……

⑤若干年后,我记起这一幕幕,恍然觉得父亲擀母亲捏,正如男耕女织,一家的温馨与幸福就在这男耕女织中绵延,似乎永远不会止息。

⑥后来,父亲不在了,母亲的天空塌了一半。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黑暗中,想不起来开灯,或许也不愿意开。我是长子,我学着父亲的口吻说,吃饺子吧。不等母亲说话,妻子和儿子抢先应和。照例是和面、买韭菜、买五花肉、调馅,妻子代替父亲擀皮,仍是母亲在捏。母亲一言不发,一个一个认真地捏着,她一定想起了那个擀皮的人。饺子渐渐覆盖了整个篦帘,像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雪。第二天,母亲的脸上居然有了微微的笑意,她大概又看到了照进生活里的些许阳光,我觉得这是饺子的神奇作用,它补缀了生活的罅隙。生活中,锅碗瓢盆相互磕碰是常有的事,每逢这时,我总会说,吃饺子吧。于是大家各自动手,配合默契,吃罢饺子,所有的误解与不快都散尽了,留下的是宽容与珍惜。

⑦挨到了除夕,那是父亲走后的第一个除夕,母亲在下午就将家门口的灯换成了一盏红灯,像悬起了一个小小的灯笼,它从里向外地散射着红光,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父亲回家的路。母亲和我们一起,在它的照耀下包饺子、看春晚、守岁、拜年、吃饺子,仿佛父亲仍然与我们红红火火地包着饺子,他在擀,母亲在捏,一切都像他在时一样。

⑧此时,二十四节气又开始了新的轮回。旷野无人,麦苗葱茏,稠密而泼辣,我禁不住想象在纷飞的大雪中,我扯开嗓子呼喊,喊我所有的亲人迎着雪回到故乡,喊地下所有的先人重返人间——在除夕和初一,将四下失散的他们聚拢到一块,围炉吃一盘热气腾腾的团圆饺子。

(1)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我心急火燎地夹了一个,咬上一口,韭菜与五花肉的香味交融着,氤氲在舌尖。(赏析句子中加点词语)
②饺子在沸腾的水中翻滚着,捞出锅时愈显丰胰水灵,像满载的船儿,泊在青花瓷盘浅浅的避风港中,热气腾腾,好似被一阵风吹散的炊烟。(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4)阅读文章内容,归纳“饺子”在“我”家中的作用或意义。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实用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大脑理解数字也有边界

王琳琳刘传波

①人类如何理解数字是一个百年未解的难题。近日,这个难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德国科学家埃丝特•库特等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人类行为》发表名为《人类内侧频叶中小数和大数的不同神经元表示》的论文,在历史上首次证实人类神经元在数字4的周围编码存在边界

②人类是否天生就能理解数字?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孩子天生就具有理解数字的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能力需要后天学习。对于数字的理解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分辨物体的多少和大小,二是数数并进行精确计算。婴儿似乎天生对数字有着分辨能力,如果在婴儿面前放置两堆数量不同的玩具或者食物,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爬到数量更多的那堆物体面前,但正确地数数和进行计算,则需要经过父母和老师长时间不断教导。

③很多动物也表现出对数字的理解能力。猴子会快速地评估两棵树上的果实数量,以及自己竞争者的数量,从而决定去哪棵树上觅食。独居的雄狮也会评估对手狮群的数量来选择战斗或者逃跑。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理解数字的能力,但人类明显更胜一筹,这引发了人们对大脑如何学会数数和计算的好奇。

④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找出一把豆子随机选出几粒,让已学会数数的孩子看。游戏规则是,只能看一眼,然后凭借自己的感觉说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大多数情况下,豆子的数量在4粒或者少于4粒时,孩子们的准确率最高;当豆子的数量大于4粒尤其多于10粒时,很多人几乎无法凭借一瞬间的印象说出究竟有多少豆子。

1871年,这个实验由英国科学家史丹利•杰文第一次提出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题目为《辨别数字的能力》。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人类很容易辨别并掌握小数字,但是对于大数字则比较困难。

2002年,美国科学家安德烈亚斯•尼德等人在研究猴子的行为时发现,猴子大脑中存在着一些对数字敏感的神经,当看到特定数字的时候,这些神经就被激活,会持续不断地发出电信号。而且这些神经在出现相邻数字的时候,也会发射电信号,只是没有那么频繁。后来,德国科学家海伦•迪茨等在乌鸦的大脑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数字神经。

⑦那么,人类大脑也是使用同样数字神经理解数字的吗?202310月,埃丝特•库特等研究人员在神经外科癞病人的帮助下完成了相关实验。之所以选择病病人作为被试对象,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题叶中已经植入了电极,用于帮助这些病人对抗癫的发作,而这些电极也可以用来记录人脑在识别数字或数数时单个神经的电信号。

⑧实验结果表明,人脑使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机制处理数字:对于大于4的数字,数字神经的激活变得模糊,并且错误率会升高,而对于数字4和小于4的数字,几乎只有对应数字的神经被激活,错误激活的概率很低。这表明大脑会首先粗略估计看到的物体有多少,然后精确到具体数字,但是这种精确只是对于小数字生效,说明大脑可能对小数字的识别存在一种额外的纠错机制。

⑨大脑题叶对小数字和大数字的不同处理机制揭示了两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数量界限。因为大脑题叶与人的记忆和感知等功能相关,所以人的记忆和注意力可能也存在针对少量事物和大量事物的不同机制,并且影响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研究人员发现,大脑颠叶在儿童学习数数或者乘法口诀时会显著激活,这样就可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学习小数字的时候很轻松,而对于大数字则难以掌握。

⑩未来,随着对大脑其他脑区如何理解数字的更深入研究,也许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育方式,教会孩子们用更轻松的方法掌握数数和计算,同时了解大脑如何理解数字,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是如何掌握数学,进而可能仿照设计出比人脑更加智能的机器。

(选自《科普时报》)

(1)阅读文章第②段,试说明关于“人类是否天生就能理解数字”这一问题产生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2)参照第③段中猴子和雄狮的例子,再列举一个事例来说明很多动物也表现出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3)文章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的“都”“几乎”这两个词语中,删除哪一个词语对句子意思影响较小?试具体说明。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课外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衣发丧。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熬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清兵大至,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七年四月       农历每月初一
B.衣发丧       白色
C.屠睢旁近二百里       几乎
D.清兵大至,城下       进攻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史可法的人物特点。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5 .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南,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       阙:同“缺”,空隙、缺口
B.引凄异       属:连接
C.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D.猛浪若       奔:奔跑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疾也       刀劈狼首
B.相与步中庭       行者休
C.间千二百里       安陵君许寡人
D.春冬       千里者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B.夹着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互相比赛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C.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依仗(非凡的)气势,互相比赛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D.夹着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依仗(非凡的)气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皆为游记,情感不同。甲文描写三峡景色,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乙文描绘了庭中月色,引发“闲人”的感慨:丙文描绘了一幅富春山水图,寄寓归隐林泉之意。
B.三则选文篇幅短小,但布局严谨巧妙。甲文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乙文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条理清晰;丙文两段分写水、山之景,脉络清晰。
C.三则选文同为写景,手法各异。甲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正面写出了江流之急;乙文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月光空灵澄澈;丙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D.三则选文语言各具特色。甲文骈散结合,灵活多变,音韵和谐;乙文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意蕴深刻;丙文是一篇骈体文,大量使用骈偶句,语言富有韵律,句式铿锵,工整清丽。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名校
6 . 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送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请简述“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的句意。
(2)诗歌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析。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7 . 学校文学社团举行“经典名著阅读与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
在长沙的日子
革命的前奏
国民革命时期
苏维埃运动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长征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1)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请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2)请从下面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围绕“讽刺艺术手法、儿童教育观念、‘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三个专题任选其一进行探究,分享你的探究成果。
A.《朝花夕拾》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儒林外史》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校《远灯》文学社拟开展以“我与文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根据要求拟写一则征文启事。
要求:
(1)征文主题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青年学子更加热爱文学,了解文学;
(2)征文对象为全体学生;
(3)题材不限,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4)征稿时间,即日起三周后截止;
(5)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版,投稿邮箱为123456@qq。com。

征稿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ㅤㅤ

《远灯》文学社

2023年6月8日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9 . 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许浑《咸阳城东楼》中被后人用来比喻重大事情将要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身处逆境,我们可以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精神。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10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少陵诗_____,读其《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知矣。东坡旷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又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之语,其人生断不会到_____时。稼轩《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有结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北京诸宝增解之日万里江山如破庵,实乃一语破的,令人_____。

A.沉郁顿挫   山重水复   如梦初醒
B.沉郁顿挫   山穷水尽   茅塞顿开
C.抑扬顿挫   山重水复   如梦初醒
D.抑扬顿挫   山穷水尽   茅塞顿开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