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10 道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于漪

材料二:

2023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有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院士俞鸿儒;有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利;有在危难中堪当重任,驱散冷雨,温暖人心的书记孟二梅;还有在遥远的非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的农业专家杨华德……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奋勇向前。

阅读以上材料,请自选角度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大漠孤烟直,是什么烟?

于鹏翔

在宁夏的黄河岸边,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作沙坡头。据说,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当年经过这里,写下了著名的《使至塞上》。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你有没有想过,大漠孤烟直到底是诗人的想象,还是他亲眼看到的情景呢?若是他亲眼所见,那什么烟能孤零零地、笔直地上升呢?

其实我们很容易想到,塞外黄沙漫天、植被稀少,能形成烟的一般有两种情况:生活中的炊烟和军事中的狼烟。

什么是炊烟呢?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在一些地区,人们做饭还是要用木柴来生火的。木柴在刚开始点燃时因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浓烟,这些浓烟通过烟囱排到室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炊烟了。

大漠中会有炊烟吗?我们印象中的大漠都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照理来说这样的地方应该不会有人居住啊。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后面那句长河落日圆。在戈壁沙漠中有一条大河,是生命之河,周围很可能会有绿洲。在干旱地区,绿洲是不少动植物生活的地方,很可能有人居住。翻开中国地图,你会看到新疆南部有一片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漠的周边就有很多河,比如著名的塔里木河。河水周围就会形成沙漠绿洲,人在此居住就形成了村庄甚至城市,比如阿克苏市、和田市等。

由此可见,王维站在河边望见远处有炊烟是有可能的。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狼烟吧?狼烟又叫烽燧——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战争时期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长城上的烽火台就是当时用来点燃狼烟的地方。实际上,用狼粪点火并不会产生很多的烟雾,狼粪甚至比不上更常见的牛、羊这些食草动物的干粪。

根据研究,狼烟名字的由来更可能是因为当时与中原民族打仗的少数民族多以狼为图腾,他们被称为狼兵,而他们的将领被称为狼主,所以示警的烽火被称为狼烟。考古学家们发现古时候点烽火更多是使用胡杨、红柳、骆驼草等干枯的植物。

那王维当时看到的孤烟会是烽火狼烟吗?作为传递敌情的方法,狼烟并不是随意点燃的,不同的烽火数目代表了不同的含义。点燃一个烽火在汉代代表了看见敌情,但在明代的关外,代表了来袭敌人在1100王维巡视凉州的时候并无战争,此时放狼烟就成了烽火戏诸侯了,谎报军情可是大罪。

还有一种情况,当时边疆也有每日点平安火的习俗。陆游在《秋波媚》中说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这里的烽火说的就是平安火。宋代古籍《清波杂志》中记载,每日平安,沿江的烽火台会于发更时(打更于晚上7点开始)举火一把;每夜平安,则于次日天刚亮时举烟一把。王维看到的孤烟也很可能是平安火。

但无论是炊烟,还是代表平安的烽火,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大漠里孤烟难直!在大漠中烟能笔直地升腾,一定是因为风小,甚至没有风。但去过戈壁沙漠的人都知道,那里很少有没风的时候。一是因为戈壁沙漠地面比较平坦,风在吹过的时候没有任何阻挡,不仅可以吹很远,吹的时间还长;二是因为干燥的地方温差比较大——太阳晒得到的地方温度会很高,而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温度比较低。温差导致了气压差,而气压的差异又容易产生风——空气会从高气压的地方流向低气压的地方,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些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大漠容易产生风,风又不容易消失,那么孤烟在大漠中怎么才能直呢?

难道王维在沙漠中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烟?那会是什么呢?在大漠中有一种天气现象叫作尘卷。

因为沙漠地区阳光强烈,但地面受热又不均匀,某个地方被加热得很厉害,空气就会受热不断上升,周围冷空气也就补充过来,最终会形成气旋、旋风。通俗来说就是一种小的龙卷风。在空气上升的过程中,地表的沙尘被卷到空中,就形成了尘烟。在沙漠中这种现象很常见。

为什么尘卷呢?很简单。既然是某一个地方空气受热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集中到一处形成旋风,那么眼力所及的这一片空间之内,在同一个时间也就只能形成一个气旋尘柱,很难集中出现两个。而尘卷又为什么呢?气旋本身就是一个活跃的上升气流,能抵御水平方向风的影响,所以尘卷会笔直地在戈壁沙漠中存在。

⑭“大漠孤烟直中的,可能是绿洲中牧民家里的袅袅炊烟,可能是向中原报平安的平安火,更有可能是大漠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尘卷,甚至有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景象。

这些会对飞行器造成影响吗?尘卷并不会影响中大型飞行器飞行,而炊烟与狼烟,对小型无人机都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呢。

1.本文以“大漠孤烟直,‘烟’是什么烟?”为标题有何妙处?
2.阅读第⑦段,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根据研究,狼烟名字的由来更可能是因为当时与中原民族打仗的少数民族多以狼为图腾,他们被称为狼兵,而他们的将领被称为狼主,所以示警的烽火被称为狼烟。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⑫⑬段内容科学推理“尘卷”形成的原因,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地面受热不均匀→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到一处形成气旋尘柱。
5.本文主要采用哪种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锦囊:游记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阅读时可以通过所至、所见、所感等要素体悟作者情思。

雨中明月山

梁衡

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做考察之游。

头一日,走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所动。当晚,人走一半。

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做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选自《把栏杆拍遍》)

1.【理清“所至”】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所至山门山谷(2)石室
所见(1)深山秋景图江河奔流图静坐品茶图

所感精神振奋赞美、兴趣盎然惊叹(3)

2.【关注“所见”】作者写明月山所见之景,遣词造句,值得品味。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一:朗读能传情达意,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重音、语调、语速等的变化。请自选角度,为第④段画线句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
任务二:做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批注。
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
3.【探究“写法”】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体悟“所感”】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有‘我’”的。
【链接材料】

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相,但唯独无,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
名校

4 . 山行留客

张旭(唐)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光下争奇斗艳,呈现一派醉人的美景。
B.全诗四句都正面描写了山景,着力表现春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C.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唯一客观原因。
D.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词浅意深,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2.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谈谈诗人是如何劝客留于春山之中的?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丙】

柳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舍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释]①僻:不正,偏离正轨。②袂:衣袖。③浣濯:洗。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朝衣冠(     )        
(2)复为侍书 (     )
(3)诚宜开张圣听(     )             
(4)幼(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4.三篇文章都彰显了为人臣子的劝谏智慧和家国担当意识。【甲】文诸葛亮采用直言劝谏的方式,言辞恳切的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乙】【丙】两文都采用类比劝谏的方式,让君王欣然纳谏。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乙丙两文劝谏的目的有何不同。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宁夏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围绕能源生产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制造产业、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转型制度保障等提出22条政策举措,全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工作。

(《宁夏日报》2023年11月13日,有改动)

材料二:

源头发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电清洁低碳建设、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风电光伏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绿氢低成本规模化发展,做好能源生产文章。坚持产业筑基,建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高地,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做好能源产业文章。坚持用能升级,促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持续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做好能源消费文章。

(《宁夏日报》2023年11月13日,有改动)

材料三:

宁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目标

设定目标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2025

5500万千瓦

15%左右

2027

6000万千瓦

16%左右

2035

1亿千瓦以上

30%左右

(数据来源:《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

(1)阅读材料三,概括主要信息。
(2)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宁夏在推行“清洁能源低碳转型”工作上是如何做的。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民俗活动、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都有其特点。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利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文旅宣传推介,请你帮忙拟写一则文旅宣传推荐语,向全国网友介绍宁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五月的研学之旅,同学们收获颇丰:水洞沟的遗址前, (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体味中华文明的 (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贺兰山的顶峰上,极目远眺,感叹银川的蓬勃发展;园艺园的田间地头, ,初尝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活动结束,同学们乘坐大巴返程,车窗外的景色令人 ,有同学禁不住欢快地歌唱,也有同学在凝视远方,似乎又在憧憬明年的研学活动了。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②处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③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摩肩接踵   悠然自得B.摩肩接踵     心旷神怡
C.人声鼎沸   心旷神怡D.人声鼎沸     悠然自得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9 . 在2024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学校举办了“走近《经典常谈》”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1)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下面是三位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
《经典常谈》篇目阅读需求推荐篇目
⑴《说文解字》第一
⑵《周易》第二
⑶《尚书》第三
⑷《诗经》第四
⑸“三礼”第五
⑹“春秋三传”第六
⑺“四书”第七
⑻《战国策》第八
⑼《史记》《汉书》第九
⑽诸子第十
⑾辞赋第十一
⑿诗第十二
⒀文第十三
A同学想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A____________
(填序号)
B同学想探究屈原的爱国精神B______(填序号)
C同学对古代说客感兴趣C_____(填序号)

任务二:
(2)小宁将在班级读书会上做《经典常谈》的荐读演讲,请你帮忙把演讲稿的片段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们,《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①________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这本书用十三篇文章对中华文化典籍和文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包括考究字形演变、分析汉字构造规律的②《_________》;还有古代歌谣乐谱亡失,但唱词被记录流传下来后成为文化经典的《诗经》……《经典常谈》语言通俗晓畅,包含的知识广博,是我们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上佳启蒙读本。
任务三:
(3)主题活动下,九年级(1)班拟开展“国学经典”朗诵会,拟将以下对联置于朗诵会现场。请你将以下6个短语组合成一副符合主题的对联。
人生     正气     涵养     润泽     读经典     品国学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4)主题活动下,九(1)班举办了关于读经典名著意义的辩论会,反方指出:“《经典常谈》没有阅读的价值。”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写出观点、理由、结论,80字以内。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先贤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
主题

先贤之音

出处

雄心
壮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敢于攀登人生顶峰,俯视一切的气概。《望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安石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登飞来峰》
家国
情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岳阳楼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龚自珍至死关心国家的一腔热情。《己亥杂诗》
闲情
逸致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陶渊明隐居山林,悠然闲适的田园情怀。《饮酒(其五)》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