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自然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顺序正确的是(     
A.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B.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C.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凋落物层、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
D.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凋落物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
2.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3.生物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植物为土壤提供无机质
C.动物不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D.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发育
2023-01-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问题。

1.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该区域的土壤(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B.有机质含量高,肥沃
C.水分较少,矿物质偏多D.土层较薄,土质疏松
3 . 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要素之一,因其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而倍受关注。图为50°N以北地区冻土分布图,图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冻土分布的影响因素。

热融湖是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塌陷形成凹坑,集水形成的湖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区热融湖迅速增加。


(2)运用温室效应原理,说明图中b阶段热融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各个圈层之间的循环过程。


(3)比较图中b、c阶段碳循环过程的差异。
2023-01-07更新 | 79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4 . 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1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有机质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右图中表示土壤有机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覆盖秸秆、覆草对土壤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B.会造成杂草丛生,不易清除。
C.缩小根系分布范围。D.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果品质量。
3.关于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一次的理由正确的是(     
A.覆草层的逐年累积会阻碍果树根部的呼吸作用。
B.覆草层在土壤中形成的有机质,根系难以吸收。
C.重新覆草结合深翻进行,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D.覆草层的加厚会引起土壤盐渍化(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累)。
2023-0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5 . “维持土壤活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是2020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的主题。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土壤剖面采样调查,研究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下图是两地的景观图片。



(1)试从气候、生物等方面,简单分析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偏高的自然原因____
(2)在伊犁河谷森林和草场的交错带,考察队还发现了山脉的阴坡和阳坡有“阴阳脸”,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____

资料2:下图是某学校学生在山区挖掘的土壤剖面。



(3)同学们选择了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     )(单选)
①土壤肥沃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③人为干扰较小④植被类型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完成土壤剖面观察后,同学们将土壤分层回填,目的是(     )(单选)
A.减少对土壤的破坏B.增加劳动实践的强度
C.增加原土壤的肥力D.丰富研究学习的内容
2023-01-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6 . 地形可以通过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颗粒一般较细
D.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光热条件太差
C.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D.水分条件太差
3.下列关于土壤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底层B.淀积层是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
C.母质层和母岩层含有大量有机质D.淋溶层里含有大量矿物质

7 . 某地理兴趣小组到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地对当地的地层进行实地考察。下图为该兴趣小组绘制的当地地层剖面图,图中母岩为沉积岩,虚线为岩层分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发现当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其合理的解释是(     
A.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B.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少C.植被覆盖率低D.成土时间短
2.图中②③处土层厚度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B.地形C.热量D.生物
3.图中(     
A.①处枯枝落叶层较③处薄B.甲地层形成时间早于乙地层
C.甲、乙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D.③处风化作用比①处强

8 . 淋溶作用指土壤中较细的土粒、化学元素随土壤水分由土壤表层向下层(或底层)移动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壤中四种营养元素随深度而发生变化的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深度(cm)N(mg/kg)P(mg/kg)Na(mg/kg)Mg(mg/kg)
01283403010
20912654510
5084283568
1.在0~50cm土壤深度,表中四种元素受淋溶作用最小的是(     
A.NB.PC.NaD.Mg
2.与淋溶强度关系最紧密的因素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B.大气降水强度
C.土壤疏松度D.地表径流

9 .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图示演变过程反映了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C.人类活动D.时间
3.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决定土壤厚度       ②富集养分元素       ③影响土壤质地       ④提供了有机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 .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