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50 道试题
1 .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做相关验证和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验证具有氧化性。

①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装置甲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说明具有氧化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该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难溶解于水中)。

①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实验体现了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将纯净的缓缓地通入到溶液中,得到沉淀。为了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假设Ⅱ: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①验证假设Ⅰ(配制溶液前已将蒸馏水煮沸并密封冷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溶液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假设I成立
实验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实验i现象为___________,实验ii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验证假设Ⅱ。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实验iii同实验步骤同实验的相关现象作对照实验
实验iv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iv的步骤为_____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671次组卷 | 8卷引用:大题02 化学实验综合题(分类过关)-【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化学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2 . 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关于银镜反应的实验探究。
Ⅰ.探究银镜反应中的作用
已知:①银镜沉淀速率过快可影响其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其光泽;
开始沉淀时不稳定,易不可逆分解为黑色
③在实验Ⅰ、Ⅱ、Ⅲ中的溶液可视作中性溶液。

(1)的氧化性会随浓度增加而上升,对比实验Ⅰ和Ⅱ,实验小组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1>的氧化性随溶液的增大而增大
<猜想2>_______
(2)该实验小组为进一步探究而设计实验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最终得到结论:“猜想1不合理,猜想2合理”。简述实验Ⅲ的实验过程: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又进行了实验Ⅳ,控制实验Ⅱ和实验Ⅳ中溶液相同,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Ⅳ,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Ⅱ.该小组在一次制银镜时误将无标签的溶液当成稀氨水,使得转化为淡黄色沉淀。查阅资料知只有极浓的氨水可以将溶解,而实验室并无浓氨水,故不能利用制备银氨溶液。实验小组决定采用肼还原制银镜,实验报告如下。
请将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充完整。
实验目的采用肼还原制得银镜并以此深入探究银镜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①肼具有强还原性,易吸潮、易被氧化、易与等酸性气体反应,常压下可与水形成共沸物(其中肼含量约69%);

实验药品悬浊液、溶液(加碱化,)、催化剂、焦性没食子酸(别名连苯三酚)溶液(加碱化,)、尿素、油、盐酸。
实验仪器制备肼的全套装置[具体仪器见装置图,需注意的几点:a.实验最好使用洗气瓶,但因实验室没有洗气瓶,故用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接导管替代;b.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减压蒸馏装置(具体仪器略)、试管、胶头滴管等。
实验操作①依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用油浴加热,向三预烧瓶缓缓鼓入空气,同时缓缓将恒压滴液漏斗内药品滴入三颈烧瓶,加热约后停止加热;
③将三预烧瓶内的液体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氨肼混合溶液,将其滴加入悬浊液中。

实验结果实验制得了银单质,但其并未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而是松散的银粉。
实验反思①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加碱化)的作用是_______,加热过程中持续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为深入研究为何该反应没有生成银镜,我们又做了如下实验:

综合做过的上述关于银镜反应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4-02-19更新 | 419次组卷 | 2卷引用:压轴题12 化学实验综合题(方法总结+题型密押+压轴题速练)-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浙江专用)
3 . 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有关氯化物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FeCl2。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已知FeCl3极易水解。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II中制备Fe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缺少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II.利用惰性电极电解0.1 mol•L-1FeCl2溶液,探究外界条件对电极反应(离子放电顺序)的影响。
(4)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电压/V

pH

阳极现象

阴极现象

1

1.5

5.52

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2

3.0

5.52

少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3

4.5

5.52

大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4

1.5

1.00

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①由实验1、2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增大电压,________优先于________放电;
②若由实验1、4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c(NH4Cl)/mol·L-1

温度/℃

待测物理量

实验目的

5

0.5

30

a

——

6

1.5

i

b

探究浓度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

7

0.5

35

c

ii

8

2.0

40

d

探究温度、浓度同时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
(5)该实验限选药品和仪器:恒温水浴、pH传感器、烧杯、0.1mol.L-1硝酸银溶液、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NH4Cl溶液。
①实验中,“待测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目的ii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表格中,b____ d(填“>”、“<”或“=”)。
2023-05-03更新 | 65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6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4 . 某化学小组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进行如下探究。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一)性质探究。供选试剂:溶液、溶液、片、粉、溶液
(1)同学甲探究铁具有还原性,可选择试剂:粉、溶液、_______
(2)同学乙为探究的还原性,取2 mL 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氯水,观察现象不太明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欲获得更充分证据,此实验操作应该完善为_______
(3)同学丙欲探究具有氧化性,其方案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二)的制备同学丁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已查完好。

(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进行的操作:先打开,关闭,打开,反应片刻后,再______________,发现溶液从装置2进入装置3中,关闭
(5)从实验操作过程分析装置3中有灰绿色沉淀产生而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三)出土铁器修复部分过程的分析与探究
(6)腐蚀原理分析:一般认为,铁经过了如下腐蚀循环:Ⅰ.转化为;Ⅱ.在自然环境中形成;Ⅲ.反应形成致密的保护层;Ⅳ.保护层再转化为。如此往复腐蚀。
①从原子结构解释步骤I很容易发生的原因:_______
②上述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为_______(填序号)。
(7)化学修复过程探究:研究发现,对铁的腐蚀会造成严重影响,铁器表面会产生。将铁器浸没在盛有 的溶液的容器中,缓慢加热至60~90℃。一段时间后,取出器物,用溶液洗涤,至无
①加热目的是_______
②检测洗涤干净与否的操作:_______
③铁器表面的脱氯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④修复中变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1-11-18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36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精炼)-2022年高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5 . 对于下面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装置甲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
B.装置乙改用水浴加热,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C.充分冷敷装置丙中圆底烧瓶后,打开止水夹,可见“喷泉”现象
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SO2
2021-04-10更新 | 471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山东卷第05题 实验装置的评价-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某化学小组拟设计实验探究SO2与钙盐溶液的反应情况。
【文献资料】
①CaSO3是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的白色固体;
②实验室用Na2SO3粉末和80%硫酸反应制备SO2
③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酸雾”。
【设计实验】
实验Ⅰ:探究二氧化硫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1)若气体从左至右流动,选择装置并排序为________(填代号)。
(2)D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连接装置进行实验,发现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甲同学对白色沉淀成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是CaSO3
假设2:白色固体是CaSO4
假设3:白色固体是CaSO4和CaSO3
②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白色沉淀是CaSO4,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C中生成硫酸钙的原因是装置内O2氧化了SO2
排除装置内O2干扰采取的措施是:在启动B中反应之前,____________(填实验步骤)
重新实验,C中无明显现象,所以SO2和CaCl2溶液不反应。
实验Ⅱ:探究SO2和Ca(ClO)2溶液反应。
丁同学仅将上述实验C装置中氯化钙溶液换成漂白精溶液,进行实验时产生了大量白色沉淀。
(4)化学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若SO2过量,则发生反应为Ca(ClO)2+2SO2+2H2O===CaSO4↓+2HCl+H2SO4
②若SO2少量,则发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C中SO2是否过量,戊同学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HCO3溶液       b.品红溶液
c.AgNO3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2019-12-12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25 高三化学一轮成果检测卷A——《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7 . 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在消毒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型自来水消毒剂。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NCl3可作为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3,并探究NCl3的漂白性。


NCl3的相关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制备原理化学性质
黄色油状液体,熔点为-40 ℃,沸点为71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为1.65 g·mL-1Cl2与NH4Cl水溶液在低温下反应95 ℃爆炸,热水中能与水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接口连接的顺序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B装置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接口2处的活塞,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4)当F装置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 ℃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13更新 | 4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8版考前特训(2017年10月)加试30分特训:6 化学实验的测定、设计及评价
8 . 电化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Ⅰ.用如图装置研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1)连接前,该装置中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能。连接后,Cu表面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连接前后,装置中现象的差异有___________。(任写两条)
(3)用如图装置实现“Zn表面镀Cu”。需要将溶液改为___________(填写溶质化学式),此时,Cu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Ⅱ.研究金属的腐蚀过程及防腐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大意义。
(4)如图1中的铁棒为纯铁,则其腐蚀过程属于___________腐蚀。

(5)如图1中的铁棒(含碳量为10.8%)越靠近烧杯底部发生电化学腐蚀就越___________(选填“轻微”、“严重”)。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因素会影响铁的腐蚀速率。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已知:海水pH约为8.1)
(6)用图2研究铁的腐蚀过程。预测恒温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

(已知:起始时两管内液面相平,实验过程中铁丝始终不接触溶液,选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或“几乎不变”)
溶液X浓硫酸浓盐酸稀硫酸
液面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组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铁的腐蚀过程产生影响。
(7)用图3所示装置研究铁的防腐蚀过程:
  
①K1、K2、K3只关闭一个,则铁腐蚀的速度最快的是只闭合___________(填“K1”、“K2”或“K3”下同)。
②为减缓铁的腐蚀,应只闭合___________,该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
③只闭合K3,石墨电极附近的pH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图4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__________(填“a”、“b”或“c”)。
②环境中的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青铜器发生电化腐蚀并最终生成Cu2(OH)3Cl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9)①金属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总是作为原电池___________(阳极)的金属被腐蚀,作为___________(阴极)的金属不被腐蚀,如果能使被保护的金属成为___________,就不易被腐蚀。
②牺牲阳极法

原理:原电池原理
要求:被保护的金属作___________ ,活泼性更强的金属作___________
应用:锅炉内壁、船舶外壳、钢铁闸门安装镁合金或锌块。
实例 实验1:
如图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往Fe电极区滴入2滴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已知Fe2与[Fe(CN)6]3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KFe[Fe(CN)6]沉淀。
实验装置电流表阳极(负极区)阴极(正极区)
现象指针____Zn溶解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蓝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Zn-2e=Zn22H+2e=H2
结论溶液中不含___________,铁作正极未被腐蚀
实例 实验2:
培养皿中放入含有NaCl的琼脂,并注入5~6滴酚酞和K3[Fe(CN)6]溶液,取两个2~3 cm的铁钉,用砂纸擦光,将裹有锌皮的铁钉放入a,缠有铜丝的铁钉放入b.
实验装置
现象铁钉周围___________铁钉周围生成___________,铜丝周围___________
结论铁作为___________ 时易腐蚀,作为___________ 时未腐蚀
③外加电流法

原理:电解池原理
要求:被保护的金属作为___________,与电源的___________  相连。
应用:钢铁闸门,高压线铁架,地下管道连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_
2024-01-0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9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MgO中的Al2O3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制备胶体向NaOH稀溶液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然后煮沸
C探究乙醇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乙醇,观察现象
D探究FeCl3与KI溶液反应的可逆性向盛有5mL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同浓度的FeCl3溶液5~6滴,然后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
A.AB.BC.CD.D
10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除去Cu粉中混有CuO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干燥
B区分蔗糖和葡萄糖溶液往碱性试样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C模拟制备NaHCO3晶体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再持续通入CO2
D证明非金属性:Cl>S向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A.AB.BC.CD.D
2023-04-24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T1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