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63 道试题
1 . 学习小组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了实验I~Ⅳ。
实验I实验Ⅱ实验Ⅲ

无明显变化溶液变为红色,伴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持续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已知:为粉红色、为蓝色、为红色、为墨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实验I表明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大大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写出在实验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实验I表明,反应难以正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分别与配位后,正向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_______

实验Ⅳ:

(4)实验Ⅳ中,A到B溶液变为蓝色,并产生气体;B到C溶液变为粉红色,并产生气体。从A到C所产生的气体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8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湖北卷化学试题

2 . 过氧乙酸()在卫生医疗、食品消毒及漂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利用醋酸与双氧水共热,在固体酸的催化下制备过氧乙酸,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步骤:
ⅰ.先向仪器2中加入冰醋酸、乙酸丁酯和固体酸催化剂,开通仪器1和8,温度维持为55℃;
ⅱ.待真空度达到反应要求时,通入冷却水,打开仪器3的活塞,逐滴滴入浓度为35%的双氧水;
ⅲ.从仪器5定期放出水,待反应结束后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2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器2中制备过氧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实验中加入乙酸丁酯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4)过氧乙酸(含等)含量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样品,分成6等份,用过量还原,以溶液滴定),重复2次,平均消耗量为。再以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样品(滴定过程中不与过氧乙酸反应),重复2次,平均消耗量为。涉及下列反应:
ⅰ.
ⅱ.

ⅲ.

①用溶液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
②用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样品,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样品中的过氧乙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3 .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Mg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完成如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

迅速放出大量气体,试管壁发热

将镁条放入pH为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镁条放入pH为溶液中

放出气体,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除去镁表面氧化物的方法是______
(2)实验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经实验分析,实验Ⅲ中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组同学们比较实验Ⅱ、Ⅲ后,分析认为:实验Ⅲ能快速反应的原因,与溶液中白色沉淀有关。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出镁条,将沉淀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到纯净固体。将一半固体放入锥形瓶中,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滴加稀硫酸到无气体放出为止,在处通入足量空气。最后称量形管增重。将另一半固体高温灼烧,最后剩余固体氧化物为

①最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固体充分高温灼烧后,需要放在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冷却后才能称量。称量时______(选填“是”“不是”)采用托盘天平称量。
(5)依据以上分析,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置换氢气与、温度、与溶液接触面积有关,在溶液中,生成的沉淀能破坏表面覆盖的,从而较快进行。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4 . 铋酸钠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可应用于钢铁分析中测定锰。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铋酸钠并探究其应用,其中,为淡黄色固体,难溶于冷水,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
(4)反应结束后,为从装置C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的操作是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在酸性介质中可用于的鉴定,已知被还原为,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6)取上述样品,加入稀硫酸和溶液使其完全溶解,稀释至,取出溶液,然后用新配制的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假设终点时消耗溶液。则该样品中纯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5-硝基水杨酸具有抑制炎症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可由水杨酸通过硝化反应制备,其反应为: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水杨酸

138

158-161

336.3

1.375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丙酮

5-硝基水杨酸

183

229-233

399.1

1.6

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Ⅰ、产品合成:将水杨酸13.8g(0.1mol)和水(15mL)加入下图反应装置中,在搅拌下缓缓滴加68%硝酸(18mL)和浓硫酸(1.8mL)组成的混酸液。逐渐升温至70-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回流2h。

Ⅱ、分离提纯:将反应液倒入120mL水中,冰浴下冷却1h后,过滤,得粗品。得到的粗品不经过干燥,直接加入150mL水,加热煮沸,操作1,滤饼用热水洗涤2次,得浅黄色固体7.3g。
(1)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的最适宜规格为__________(填标号)。
A.100mLB.250mLC.500mLD.1000mL
(2)在70-80℃反应时温度计水银球置于__________(填“a”或“b”)处。
(3)硝化步骤中制取“混酸液”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4)合成过程中需要防暴沸却不需要额外添加沸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
(6)5-硝基水杨酸的产率为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硝化反应是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硝酸质子化后失水,产生硝酰正离子(),硝酰正离子进攻苯环形成中间体,再失去一个质子得到硝基苯。
已知:羧基是吸电子基团,羟基是推电子基团。
则水杨酸中有助于发生硝化反应的基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6 . 锑白(Sb2O3,两性氧化物)可用作白色颜料和阻燃剂。一种制备Sb2O3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装置安装仪器(加热仪器略),添加试剂,通入NH3,得到固液混合物。
②向容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一段时间,过滤、洗涤、110℃烘干。

已知:
①SbCl3易水解成SbOCl,SbOCl难溶于乙醇、能溶于乙二醇,SbOCl也可水解为Sb2O3,但如果反应只发生在表面,则得不到单一晶型。
②无水乙醇和乙二醇都可能含少量水,二者极性都较小。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B中的试剂X为___________
(2)步骤①生成Sb2(OCH2CH2O)3,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A中通入氨气需要控制碱性不能太强,原因是___________
(4)如果将乙二醇改为乙醇用上述同样方法制备Sb2O3,往往得到Sb2O3混晶,解释原因___________
(5)取ag产品于锥形瓶中,用盐酸等试剂预处理后,用cmol/L碘标准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碘标准液VmL。反应原理为:Sb3++I2=Sb5++2I-
①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
②产品中Sb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2024-06-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7 . 检验甲醛用银-Ferrozine法灵敏度较高。测定原理为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产生的定量反应生成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类比此原理设计如图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氮化镁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毛细管内径不超过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的原因是_________
(2)B中装有硝酸银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打开,打开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______,停止通入
(4)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室内空气,关闭;后续操作是_______;重复上述操作共进行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甲醛被氧化生成一种正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向上述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再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__
2024-06-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化学试卷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含的盐溶液与的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序号

试剂

实验现象

溶液溶液逐渐变为蓝色。2天后,片有较大量剩余,溶液仍为蓝色

溶液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铜片表面覆盖有白色固体(经检验为)。2天后,白色固体消失,片无剩余,溶液中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溶液溶液逐渐变为绿色,实验过程中未见气泡产生。2天后,片少量剩余,溶液中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已知:ⅰ.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棕色)。
(1)Ⅰ、Ⅱ、Ⅲ溶液均约为1.3,溶液显酸性且相近的原因________
(2)小组同学取实验Ⅰ中反应2天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滴溶液,观察到溶液迅速变红,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甲同学猜想:实验Ⅰ原溶液中可能已反应完,可能在该条件下被氧化。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其猜想,其实验方案是:向________(填化学式)和________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该条件下能被氧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强了________
(3)实验Ⅱ中片无剩余,说明实验Ⅱ反应比实验Ⅰ快,实验Ⅱ中产生白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白色固体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由此对比实验Ⅰ和实验Ⅱ,推测在实验Ⅱ中的作用是________。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导致增大,形成沉淀。
(4)实验Ⅲ所得溶液的颜色不是蓝色,小组同学猜测反应中生成了,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验证了其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盛有金属片的烧杯中加入的混合溶液[与约为1.3、]2天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铜片表面有细小气泡附着

继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溶液迅速变为浅棕色
综合以上实验,盐溶液与反应的多样性与阴离子种类、生成物存在形式等有关。
2024-06-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9 . 铜(Ⅱ)氨基酸配合物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甘氨酸(,以HL代表甘氨酸)在约70℃的条件下可与氢氧化铜反应制备二甘氨酸合铜(Ⅱ)水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氢氧化铜的制备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和20mL水。
②完全溶解后,边滴加氨水边搅拌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完全溶解。
③加入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用水洗涤。
(1)步骤②沉淀溶解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
Ⅱ.二甘氨酸合铜(Ⅱ)水合物的制备
④称取适量甘氨酸,溶于150mL水中。
⑤在65~70℃的条件下加热,边搅拌边加入新制的,至全部溶解。
⑥热抽滤,向滤液加入10mL无水乙醇。
⑦抽滤,用乙醇溶液洗涤晶体,再用丙酮洗涤,抽干。
⑧将产品烘干。
(3)步骤④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加快甘氨酸溶解的操作为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需要对反应液进行热抽滤的原因为___________
(5)步骤⑦中用乙醇溶液洗涤晶体后再用丙酮洗涤的原因为___________
Ⅲ.产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称取产品,加入水和稀硫酸溶解,配制成250mL溶液。取20.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KI固体和50mL水,以淀粉为指示剂,立即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1.60mL。
已知:在酸性介质中,配合物中的被质子化,配合物被破坏;
(6)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
(7)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24-06-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探究溶液和溶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某浓度的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在酸性溶液氧化,反应为
(1)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ⅰ.t秒前未生成,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ⅱ.t秒前生成了,但由于存在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被消耗。
(2)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ⅰ合理。
实验Ⅱ:向实验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3)进一步研究溶液和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Ⅲ: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min

0~

偏转位置

右偏至Y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归零

①K闭合后,判断b极区发生氧化反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0~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由此判断在a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实验Ⅰ、Ⅱ、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对比实验Ⅰ、Ⅱ,t秒后溶液变蓝,Ⅰ中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Ⅰ、Ⅲ,t秒前未发生反应
C.实验Ⅲ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氧化
2024-06-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四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