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多选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PolyCavernosidesD是从海洋蓝藻里提取的一种毒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分子式为C6H12O5的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
B.一定条件下1mol该分子能与3molH2加成
C.分子中含有17个手性碳,共有异构体217
D.1mol该分子与1molBr2发生1∶1加成反应,产物最多有5种
2024-04-1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模拟试卷
2 . 鉴定离子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棕色环”现象:将含有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FeSO4混匀,然后顺着管壁加入浓硫酸,在溶液的界面上出现“棕色环”。分离出棕色物质,研究发现其化学式为[Fe(NO)H2O)5]SO4,测得磁矩为3.8uB(玻尔磁子),未成对电子分布在中心离子周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棕色环”是因为有NO被空气氧化成NO2
B.中心离子的价电子组态t2g5eg2
C.中心铁原子的氧化态为+1
D.棕色物质中NO的键长与自由NO分子中N-O键长相比,变短了
2024-04-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模拟试卷
3 . 每年10月23日上午的6:02到晚上的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似。通常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73℃、101.3kPa时,1L苯蒸气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物质的总分子数约为
B.5g的混合物发生热核聚变反应:,净产生的中子数为
C.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
D.反应中,生成28g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023-05-22更新 | 4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多选题 | 困难(0.15) |
解题方法
4 . 量子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对于黑体的研究,所谓“黑体”是指能够吸收所有到达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而不发生反射的物质。黑体虽然可以吸收所有电磁辐射,但其自身可以在加热时向外进行辐射(即“黑体辐射”)。先前,人们认识到物体中存在着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其振动会激发出变化的电磁场,从而产生电磁辐射。但是,用经典的电磁学和热学理论去解释黑体辐射却遇到了很大困难。
为了得出与实验相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多次尝试之后,最终放弃了将宏观世界的能量连续理论应用到微观世界,提出了所谓的“能量量子化”理论。他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个最小数值 的整数倍(类似任何物体的电荷数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为普朗克常量,为电磁波频率(注:在工程学上电磁波频率用表示,二者通用)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其依然满足能量量子化理论,对于波长为 的光,其也存在最小能量,我们称之为“光子”
不久之后,在量子论的催生下,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知也开始了思想上的突破,首先便是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轨道量子化与定态:波尔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但其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即只能是某一特定数值,而不能是连续的数值)。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时候,不产生电磁辐射。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本身具有不同的能量。由于轨道的取值量子化,则氢原子本身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一些特定数值,则氢原子的状态(即“定态”)也是不同的。定态分两类:基态(能量最低)和激发态(在外界给予能量时会由基态变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在能量较高的轨道上的电子会自动“跳”(称之为“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在跃迁同时会向外辐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电子的跃迁也会带动氢原子能量状态的改变,因此也会使得氢原子发生“跃迁”。
频率条件:按照波尔理论,电子在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能量记为)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能量记为)跃迁时,会释放出能量为的光子。其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
补充知识:电磁波的波速为光速(记为),波长记为,频率记为,满足
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量状态(简称能级)间发生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横线表示一个能级。右侧数值表示该能级下氢原子具有的能量,单位为 eV (电子伏特),能量单位。箭头表示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A.发生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
B.发生跃迁时,氢原子能量增加
C.用12.09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一个氢原子可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
D.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
2022-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5 . 傲娇,来源日本ACGN的一个词语,指人物为了掩饰害羞腼腆而做出态度强硬高傲表里不一言行的代名词,常用来形容平常说话带刺,态度强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害臊地黏腻在身边的人物。在化学中也有这样的原理,那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对于可逆反应平衡的移动总结出的规则在后人的二次总结下总结成了一条:平衡总是朝着能减小外界条件改变对其产生的影响的方向移动。已知相同条件下,每个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个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之比是个常数。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到的无机基本反应类型共4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其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物中必须存在沉淀、气体或H2O,那么,按照我们初中的知识,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混合后应该不反应,他们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盐A和波尔多液制备中属于盐的物质B。
可是,他们混合后真的不发生反应吗?
让我们来试验一下:
实验I:分别取25mL饱和A溶液与饱和B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观察到溶液最终呈绿色;经过笔式酸度计测量可知,在此条件下测得酸度计在饱和A溶液溶液中的示数为7.01,在饱和B溶液中的示数为3.22,而在混合溶液中的示数为3.07。
实验II:将实验I中所得溶液均匀分成2份,分别标记成a、b两组,a组放入冰水中,而b组仍保存在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组溶液从绿色变成蓝色,b组溶液绿色加深。
实验III:向两个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Cu(NO3)2溶液和CuCl2溶液,使用同一热源均匀加热,观察到加入CuCl2溶液的试管内溶液绿色逐渐加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I可知,A和B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
B.由实验II可知,从蓝色向绿色的转化可逆,且此反应是吸热反应。
C.由实验III可知,反应中影响颜色的因素中有Cl-和Cu2+在溶液中的浓度。
D.若已知铜盐水溶液中Cu元素以[Cu (H2O)4]2+存在,且反应后溶液中没有新离子产生,可推测产物为[CuCl4]2-和H2O。
2022-10-26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6 . 向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
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SO4和H2SO4
C.原混合酸中NO和SO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原混合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7 . 环戊二烯阴离子极其稳定,有研究者将二苯甲酮与其反应,再用质子溶剂处理得到了一深红色物质X。质谱分析表明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0,红外光谱表明这个分子没有C- O键或H- O键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1HNMR分析得知环戊二烯阴离子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
B.环戊二烯阴离子有较强碱性,用水淬灭的产物易二聚
C.X的深红色是因为有大的离域体系,发生p-p跃迁
D.环戊二烯阴离子稳定是因为它有芳香性
2021-07-19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0届(2016年)中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8 . 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NH4)2SO4溶液中:c(SO)>c(NH)>c(H+)>c(OH-)
B.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c(NH)>c(OH-)=c(H+)
C.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c(CH3COOH)+c(H+)
D.0.1mol·L-1NaHCO3溶液与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OH-)>0.05mol·L-1>c(HCO)>c(CO)
2021-07-16更新 | 47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
多选题 | 困难(0.15) |
名校
解题方法
9 . 利用皮秒激光照射悬浮在甲醇溶液中的多臂碳纳米管可以合成T-碳,T-碳的晶体结构可看成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被正四面体结构单元(由四个碳原子组成)取代,如图所示。T-碳的密度非常小,约为金刚石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碳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B.一个T-碳晶胞中含有32个碳原子
C.T-碳晶胞的边长和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之比为1:2
D.T-碳的硬度比金刚石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