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13 道试题
1 .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工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教材知识和题中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Ⅰ:铬元素的常见价态有+6、+3、+2价。在酸性介质中,+6价铬在酸性条件下以存在,具有强氧化性,在碱性介质中以存在。
资料Ⅱ:锰元素的常见价态有+7、+6、+4、+3、+2价,Mn2+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强于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
①在酸性介质中,具有强氧化性,本身被还原为Mn2+
②在碱性、中性或微弱酸性溶液中,仍旧是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为MnO2
资料Ⅲ:硫代硫酸钠:俗名海波或大苏打,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呈碱性。
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遇酸不稳定发生歧化反应。
过二硫酸钠Na2S2O8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Na2S2O8是一种强氧化剂。
(1)写出Cr3+在酸性环境中被强氧化剂PbO2氧化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在碱性溶液中,可以被H2O2氧化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写出向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H2C2O4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Na2S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1个Na2S2O8中化合价为-2价的氧原子有___________个,其阴离子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_个过氧键(—O—O—)。
2023-12-0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从理论上分析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氧化
假设2:氧化
(1)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易与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氧化。查阅资料:;酸性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       b.无水氯化钙       c.碱石灰       d.生石灰
④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___________,则产物是
3 . 某小组探究H2O2氧化性、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资料:Na2O2 + 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
(1)制备H2O2:将Na2O2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向A中加入过量稀H2SO4,得溶液B。溶解Na2O2用冰水,目的是_______
(2)检验H2O2: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
I: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发生还原反应: +5e-+8H+=Mn2+ +4H2O
H2O2发生氧化反应: _______
II: 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MnO2,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 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MnO2
猜想2. Mn2+_______性,能与H2O2反应产生MnO2
猜想3. ……
(3)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I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
注: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滴加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
(4)向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发生的反应为: 2H2O22H2O+O2↑,MnO2 作催化剂;随后加入 H2SO4,固体溶解,气泡产生明显减弱,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MnO2作氧化剂。
(5)综上所述,H2O2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其它反应物的氧化性、还原性以及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2-12-1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化学试题
4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 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 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2.7
完全沉淀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 3:_______
(4)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 别控制溶液 A(0.2 mol/L NaCl)和溶液 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

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 2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A:0.2mol·L1NaClB:0.1mol·L1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 2】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 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 3】常温下,0.1mol/L pH=1 的 FeSO4溶液比 pH=5 的 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 形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 1 和 2(或 3 和 4) ,在一定 pH 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对 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 对【资料 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
I.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经过煮沸、冷却后再使用。向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Fe2+稳定性的因素
(1)配制0.8 mol/L的FeSO4溶液(pH=4.5)和0.8 mol/L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2 mL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2滴0.01mol/L的KSCN溶液,15min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 pH7.62.7
完全沉淀 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讨论影响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3种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2: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 pH越小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别控制溶液A(0.2 mol/L NaCl)和溶液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2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A 0.2mol/LNaClB 0.1mol/L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2】原电池装置中,其他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3】常温下,0.1mol/LpH=1的FeSO4溶液比pH=5的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2(或3和4),在一定pH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 还可得出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是对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对【资料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2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6 . 亚硝酰氯(NOCl)常用作催化剂和合成洗涤剂,其熔点为―64.5℃,沸点为―5.5℃,是一种黄色气体,液体状态呈红褐色,遇水易水解,具有类似氯气和氮氧化物的毒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亚硝酰氯。
已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微溶于水,能溶于硝酸:;冰水中加入NaCl可降低温度。
【原料制备】制备原料气NO和
(1)用图1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请补充表中各仪器中的试剂。
原料制备烧瓶中试剂分液漏斗中试剂装置Ⅱ中试剂
制备浓盐酸_______
制备NO(不用加热)Cu稀硝酸_______
(2)制备NO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合成亚硝酰氯】利用制得的NO和制备NOCl,装置如图2所示。

(3)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_______。(按气流从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4)实验开始时,先通入氯气,待Ⅸ中U形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通入NO,原因是_______
(5)查阅资料得知,配制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时会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已知在0~10℃时,NOCl可与水反应生成和HCl。要验证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请选择合理的操作步骤并排序_______(填序号)。
①向烧杯中滴加过量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②取1.0mL产品于烧杯中,加入10.0mL充分反应
③向烧杯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④向烧杯中滴加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搅拌,仍有白色沉淀
(7)甲同学设计了如图①所示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烧瓶底部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和NOCl,不能被吸收的NO与烧瓶内的氧气反应生成的NO、混合气体被烧瓶瓶颈处的NaOH溶液吸收,达到处理尾气的目的。但乙同学认为烧瓶内空气有限,仍可能造成污染气体逸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乙同学设计了新的方案②,请将下图虚线框内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_
2022-09-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一中学等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7 . 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常用作漂白剂和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性较差,碱性条件下较强。某实验小组用如下装置制备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溶液红色没有褪去,装置D中溶液红色褪去。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使品红褪色的主要微粒,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溶液实验现象
a溶液()各滴入1滴0.1%品红溶液溶液变红逐渐变浅,约90s后完全褪色
b溶液()溶液变红后立即变浅,约15s后完全褪色
c溶液()溶液变红后立即褪色
综合上述实验推知,水溶液使品红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
(3)用溶液和溶液制备悬浊液,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与溶液、溶液的颜色明显不同。
①为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的溶液。
甲同学向洗涤后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乙同学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白色沉淀为CuCl:_______;装置E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为探究E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向溶液中通入过量,未见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目的是_______;取少量E中滤液,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得到澄清蓝色溶液,故推断溶液显绿色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含有较多。为进一步实验确认这种可能性,向少量溶液中加入_______(填化学式),得到绿色溶液。
2022-05-31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
8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

(1)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验证品红被漂白的产物不稳定,简述操作步骤及现象_______
(3)浸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的还原性,将过量的通入到200mL1.0mol/L的和过量混合溶液中,观察到装置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不考虑溶液中的影响)
①查阅资料   不同浓度的被还原的产物不同且产物不单一、不同pH时,的氧化性不同。1.0mol/L的
②提出猜想   猜想1:氧化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
猜想3:_______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限选实验试剂:0.01mol/LHCl、0.02mol/LHCl、3.0mol/LHNO3、6.0mol/LHNO3、3.0mol/LNaNO3、6.0mol/LNaNO3、0.1mol/LKSCN、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_______溶液。出现_______,说明猜想1成立。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2:往图中的装置中加入100mL_______溶液、100mL _______溶液和过量的固体,再通入过量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猜想2成立。
④交流讨论   小组同学认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3成立。
⑤优化实验   若要证明猜想3成立,还要进行实验3。
实验3:_______(只需提供设计思路,不需要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2022-04-29更新 | 105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 . 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 Na2SO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性质预测】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属于S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实验试剂X实验现象
KMnO4溶液、稀硫酸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Na2S 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 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
【分析解释】
(2)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ⅱ中,能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继续探究】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 具有氧化性”。
①对淡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S;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②设计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和b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
实验 iii:向 Na2S溶液中加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未变浑浊。
(5)结合实验 ii 和 iii,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10 . 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
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
滴管试管
   1%酚酞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实验I: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
1 mol·L-1 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溶液 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溶液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II:无明显变化
1 mol·L-1 NaNO2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_____
(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___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
(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
①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
实验溶液a编号及现象
   1 mol·L-1FeSO4溶液(pH=3)i.溶液由___色迅速变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ii.无明显变化

②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V: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
①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2019-05-14更新 | 447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