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氧化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含氮化合物在农业、工业、国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常见的碱性气体,是制造氮肥、炸药等物质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工业上一种制取硝酸的流程如图。

①在工业上制硝酸的生产中,写出由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用还原法处理时,能生成两种无污染的产物。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法处理含的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若最终完全转化为,计算理论上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的硝酸溶液_______
(3)(无色)两种气体之间的转化为。如果完全转化成时放出的热量为,请从化学键角度描述能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
(4)向含有的稀硝酸中慢慢加入铁粉,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未配平)。在图中画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随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关系图像(纵坐标表示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_______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农谚说雷雨发庄稼,其中氮元素的转化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NO是_______(填“无色”或“红棕色”)气体。
(2)的水溶液具有_______(填“碱”或“酸”)性。
(3)稀硝酸可与铜反应,配平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_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化学试卷四
3 . 以含有少量杂质Fe的粗铜为原料,制备蓝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时,若忽略少量的杂质铁,理论上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气体A为酸性氧化物,可与适量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循环利用
C.物质X可以使用氨水,且X过量对产物无影响
D.“操作Z”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2024-06-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六)化学试题
4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在通风橱内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器A中的稀硝酸与NaHCO3反应体现了硝酸的酸性
B.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关闭止水夹1、2,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铜丝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
C.铜与稀硝酸反应后,将注射器B中的空气注入具支试管,试管内气体会变成红棕色
D.澄清石灰水可吸收挥发出来的NO,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具支试管中干扰实验
2024-06-08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若有完全转化为,理论上共需要消耗
C.吸收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浓硝酸在光照下会逐渐变黄,原因是浓硝酸光照时分解生成了
6 . 某化学社团利用注射器设计了NO与NO2相互转化的趣味实验,实验操作与现象记录如表: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注射器中加入两块铜片,吸取10mL 12mol/L的浓硝酸,塞紧橡胶塞。当针筒活塞后移至40mL刻度时,将注射器内所有液体排入废液缸针筒活塞先缓慢后移,4min后迅速后移至40mL处。溶液变为绿色,产生红棕色气体

取下橡胶塞,缓慢吸取8mL蒸馏水,塞紧橡胶塞,轻摇注射器,观察现象注射器内气体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活塞前移

取下橡胶塞,吸取少量空气,轻摇注射器,重复操作2~3次吸取空气后,气体变为红棕色,晃动注射器,红棕色褪去

(1)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2)在装入铜片与浓硝酸之前,对注射器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一中溶液呈绿色而非蓝色。甲同学认为是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解了NO2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验证。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
A.加热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4)请分步写出步骤三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吸入足量空气,充分反应,将废气、废液注入废液缸,废液缸内的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
A.浓氨水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稀硫酸

(6)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到铜与浓硝酸反应的速率先慢后快;且实验前4min注射器内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如下假设:
①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12 mol/L浓硝酸中加入少量固体,重复步骤一的操作,活塞后移速度无明显变化。
②假设二:NO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步骤一加入浓硝酸后,立即吸入少量NO2,继续步骤一的操作,活塞后移速度明显加快。
有同学还补充了对比实验:增大步骤一操作中硝酸的浓度,活塞后移速度无明显变化。补充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三:HNO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铜和浓硝酸反应会产生少量亚硝酸(HNO2)。
设计实验证明HNO2对铜和浓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操作和预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假设一不成立,假设二、三成立,NO2和HNO2都对铜和浓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2024-06-0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7 . 对下列实验装置、操作或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能制取NH3,因为收集方式有误B.将浓硫酸加入到容量瓶中,再加水稀释,可得稀硫酸

C.不能保护铁件,会发生吸氧腐蚀加快铁件的损耗D.可以收集NO,因为NO密度比空气小
A.AB.BC.CD.D
2024-06-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航宇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4次“四天一考”试卷(23年重庆卷改编)
8 . 小组同学探究与水的反应。
在注射器中充入,然后吸入10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静置,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一天后,无色气体明显增多,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打开弹簧夹,吸入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的原因:_______
(2)进一步探究无色气体增多的原因。
【查阅资料】
ⅰ.与水反应:不稳定,分解产生气体。
ⅱ.能与KI反应生成
【提出猜想】溶液A中含有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液体颜色变为浅红色

溶液颜色仍为无色

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①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选择溶液的依据是_______(填字母)。
a.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b.溶液有颜色,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变化
③甲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溶液A中含有,理由是_______
【实验反思】
本实验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了分解产生气体,且速率较小。
2024-05-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
9 . 资料显示:NO和Cu反应生成CuO和N2。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其真实性。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Cu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能证明NO和Cu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4)已知:酸性KMnO4溶液吸收NO生成Mn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D中溶液的紫红色变浅,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5)装置C中NO和Cu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6)实验完毕后,过滤装置A中的混合物得到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2O2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得到黄褐色固体M(只含Cu、O两种元素),提纯干燥后的M在惰性氛围中加热,agM完全分解生成bg黑色氧化物N,经测定:5a=6b。则加热M除生成N外,还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三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中仪器使用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采用蒸馏法分离正己烷(沸点69℃)和正庚烷(沸点98℃)
B.图2:用制备并收集
C.图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氯、溴和碘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D.图4:利用该装置实现NO、充分反应转化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