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9 道试题
1 . 某小组探究的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的烧杯中加入20mL30%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20mL30%与4mL
5mol/L混合液
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20mL30%与4mL
5mol/L氨水混合液
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利用电极反应解释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
②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的氧化性,与上述实验操作不同的是_______
(4)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5)应用:分别与的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混合,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
2022-06-03更新 | 53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保温化学试题
2022·福建漳州·一模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探究Zn和FeCl3溶液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Cl3固体配制未酸化的250mL0.5mol·L-1FeCl3溶液(pH=1.3),不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将Zn投入到未酸化的0.5mol·L-1FeCl3溶液(pH=1.3)中,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现象如表:
实验编号条件现象
i锌粒18℃刚开始无明显气泡,0.5min后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
ii锌粒65℃产生气泡较快,大约12 s后,气泡非常明显,溶液很快转为红棕色。较长时间后发现红棕色基本消失,最后产生红棕色沉淀
①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__,实验ii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快于实验i,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
②“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存在Fe2+。生成Fe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i和ii均先有气体生成,后有溶液颜色的变化。研究性学习小组猜想,可能是此实验条件下,氧化性:H+>Fe3+
①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查阅资料: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用φθ表示)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且电极电势越小,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已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此忽略不计):φθ(Fe3+ /Fe2+)=0.77 V,φθ (2H+ /H2)=0 V,φθ (Fe2+ /Fe)=—0.417 V,φθ (Zn2+ /Zn) =—0.76 V。则Fe3+、H+、Zn2+、Fe2+的氧化性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
②研究小组进一步分析后,将锌粒改为锌粉,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条件现象
iii锌粉18℃
不振荡
大约3min可以看到明显的气泡,溶液颜色逐渐变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
iv锌粉65℃
振荡
气泡不明显,红褐色褪色明显。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
对比实验iii和iv,实验iv中“气泡不明显,红褐色褪色明显”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③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及现象分析,影响Zn与FeCl3溶液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的)。
2022-01-19更新 | 1219次组卷 | 5卷引用:一轮巩固卷8-【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3 . 资料显示“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溶液、固体、固体。
该小组同学设计两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Ⅱ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
Ⅱ试管中加入适量 溶液,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
Ⅱ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1)选择Ⅰ装置用固体制取,为避免固体随进入Ⅱ试管对实验造成干扰,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组实验中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对比两组实验可知,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KI与能否反应,用上图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Ⅱ试管中滴加 KOH 溶液控制 , 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溶液略变蓝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Ⅱ试管中滴加 KOH 溶液控制 , 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无明显变化
对于实验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猜想“不能氧化”,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____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________
(iii)小刚同学向的KO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反思: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20-02-0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大题精准训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4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 mol·L−1 KMnO4溶液、0.40 mol·L−1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V(KMnO4) / mLV(草酸) /mLV(H2O) /mL反应温度/ oC
2.02.0020
2.01.01.0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盐酸                      b. 硫酸                  c. 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       两个阶段:
i. 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 Mn2+在溶液中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 Mn3+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Mn3++2C2O [Mn(C2O4)2](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MnO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MnO和MnO2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了MnO。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Mn(C2O4)2],反应过程中MnO和[Mn(C2O4)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CO2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据此推测,若在第ii阶段将c(H+)调节至0.2 mol/L,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6)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2022-06-01更新 | 54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前练笔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将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V(酸性溶液)/V(草酸溶液)/反应温度/
2.02.0020
2.01.01.020
(1)补全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Ⅰ.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Ⅱ.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查阅资料】
a.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的反应主要包含如下几个过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b.的氧化性较弱,在本实验条件下不能氧化
c.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为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实验①反应过程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解释与反思】
(3)本实验中,化学反应速率:反应ⅱ_______反应ⅲ(填“>”、“=”或“<”)。
(4)小组同学认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改为:,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其理由_______
2022-06-01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丰台区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6月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mol/LKMnO4溶液、0.40mol/L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反应温度/℃
2.02.0020
2.01.01.0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硫酸       c.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i.紫色溶液转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 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反应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②在第ii阶段的反应速率较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据此推测,若在第ii阶段将调节至,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7)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的性质。

(1)装置甲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锥形瓶中的药品是________
(2)装置乙装有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丙用于收集,应将导管________(填“a”或“b”)延长至集气瓶底部。
(3)实验中观察到丁中CuO粉末变红,戊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II.工业制备硝酸的尾气中往往含有NO、,可用NaClO溶液氧化吸收以消除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硫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5)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6)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023-12-15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氮及其化合物
8 . 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反应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
(2)维生素C可将H转化为G,维生素C具有_______(填“酸性”、“氧化性”或“还原性”)。
(3)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
A.          B.          C.
(4)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溶液的反应。
试剂:酸化的溶液,溶液
操作现象
酸化的G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变红
①上述实验中溶液与G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
9 . 过二硫酸钠(Na2S2O8)也叫高硫酸钠,可用于废气处理及有害物质氧化降解.用(NH4)2S2O8溶液和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可制得Na2S2O8晶体,同时还会放出氨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该原理在实验室制备Na2S2O8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为2NH3+3Na2S2O8+6NaOH6Na2SO4+6H2O+N2
(1)图中装有NaOH溶液的仪器的名称为___,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
(2) (NH4)2S2O8可由电解硫酸铵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制得,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3)Na2S2O8溶于水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最终仅生成H2SO4、Na2SO4和另一种常温下为液态且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Na2S2O8具有强氧化性,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下Na2S2O8氧化性的强弱。将MnSO4•H2O(1.69g)与过量Na2S2O8(10g)溶于水中形成的混合溶液煮沸3min,观察并记录加入试剂时和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环境调节溶液氧化环境时的现象加热煮沸3min期间产生的现象
中性加入VmL蒸馏水,无明显现象30s时开始有大量气泡冒出,3min后溶液变深棕色,溶液中有悬浮小颗粒
碱性加入VmL某浓度的NaOH溶液,瞬间变为棕色(MnO210s后溶液逐渐变为深紫色(MnO4-),没有明显冒气泡现象
酸性加入VmL稀H2SO4无明显现象煮沸3min后,有气泡冒出

①在___(填“中性”“酸性”或“碱性”)条件下,Na2S2O8的氧化能力最强。
②中性氧化时,会产生大量气泡,其原因为___
③若用0.1mol•L-1的H2O2溶液滴定碱性氧化反应后的溶液(先将溶液调至酸性再滴定),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H2O2溶液的体积为V1rnL。则碱性氧化后的溶液中NaMnO4的质量为___ g(用含V1的代数式表示,5H2O2~2)。
10 . 已知铁离子、氯气、溴均为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探究其氧化性强弱: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
(3)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血红色;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层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_______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新的变化。
D装置中:血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层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为:
ⅰ.是一个可逆反应。
ⅱ.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解释过量时D中溶液血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
②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______溶液,若溶液颜色_______,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小组同学另查得资料为:
ⅲ.反应生成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它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ⅳ.均可溶于水。
③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溶液,结果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上述资料用两步离子方程式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2021-11-10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