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近年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量产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已知:CO2(g)+H2(g) H2O(g) +CO(g)   ΔH1 = + 41.1 kJ•mol-1
CO(g)+2H2(g) CH3OH(g)   ΔH2=-90.0 kJ•mol-1
写出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CH3OH产率,理论上应采用的条件是_______(填字母)。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3)25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2(g)催化氢化合成CH3OH(g),下图为不同投料比[n(H2)/n(CO2)]时某反应物X平衡转化率变化曲线。

反应物X是_______(填“CO2”或“H2”)。
(4)250℃、在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6mol H2、2mol CO2和催化剂,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CH3OH) = 0.75 mol· L1
①化学平衡常数K = _______
②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与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有高度相关。控制相同投料比和相同反应时间,四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温度(K)催化剂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
A543Cu/ZnO纳米棒12.342.3
B543Cu/ZnO纳米片11.972.7
C553Cu/ZnO纳米棒15.339.1
D553Cu/ZnO纳米片12.070.6

根据上表所给数据,用CO2生产甲醇的最优选项为_______(填字母)。
2 . 面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甲醇作为一种较好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2H2(g)CH3OH(g) ΔH1= -90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2= -41 kJ·mol1
写出由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容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amol CO与2a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时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p1 ________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在温度、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amol CO与2a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常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在T℃时,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0.32,在该温度下,已知c(CO)=1 mol·L1,c(H2O)=1 mol·L1,某时刻经测定CO的转化率为10%,则该反应_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刻υ ______υ (填“>”、“<”或“=”)。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解题方法
3 . 请根据下面所给出的5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④的反应热_______。
①NH3(g)+HCl(g)===NH4Cl(s)ΔH1=-176kJ·mol1
②NH3(g)+H2O(l)===NH3·H2O(aq)ΔH2=-35.1kJ·mol1
③HCl(g)+H2O(l)===HCl(aq)ΔH3=-72.3kJ·mol1
④NH4Cl(s)+H2O(l)===NH4Cl(aq)ΔH4=?
⑤NH3·H2O(aq)+HCl(aq)===NH4Cl(aq)+H2O(l)ΔH5=-52.3kJ·mol1
2017-11-27更新 | 735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四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盖斯定律
4 .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kJ·mol1
S(s)+2K(s)=K2S(s)ΔH2=bkJ·mol1
2K(s)+N2(g)+3O2(g)=2KNO3(s);ΔH3=ckJ·mol1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ΔH=xkJ·mol1。则x为
A.3a+b-cB.c+3a-bC.a+b-cD.c+a-b
11-12高二上·福建泉州·期中
5 .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 + H2O(g)=CO(g) + H2(g);△H1。 已知:
①2H2(g) + O2(g) = 2H2O(g);△H2=-483.6kJ·mol1
②2C(s) + O2(g) = 2 CO(g); △H3=-221.0kJ·mol1
结合上述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H1_____________
2011-12-08更新 | 763次组卷 | 3卷引用:1.1.3 能源的充分利用(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苏教版选修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