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0 道试题
1 . 已知: (1) 血红蛋白可与 O2结合,血红蛋白更易与CO配位,血红蛋白与O2配位示意如图所示。 (2) 血红蛋白(Hb)与O2、CO结合的反应可表示为

①Hb+O2Hb(O2) K1
②Hb+COHb(CO) K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 K1>K2
B.反应①②的ΔH均小于0
C.CO中的C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Fe2⁺配位
D.用高压氧舱治疗CO中毒时,平衡②逆向移动
2023-10-2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联考化学试题
2 . 已知1,3-丁二烯与HBr加成的能量-反应进程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各步正向反应的焓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相对较低的温度,并在较短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较高产率的1,2-加成产物
B.增大溴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整体反应的速率
C.根据该反应可推测,1,3,5-己三烯与HBr在高温下反应的主要产物应为CH3CH=CHCH=CHCH2Br
D.1,3-丁二烯与HBr发生1,2-加成的反应热为,发生1,4-加成的反应热为
2023-10-14更新 | 53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3 . 一定条件下,1,3-丁二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如下,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焓变:反应Ⅰ>反应Ⅲ
B.平衡时,产物Ⅱ是主要产物
C.升高温度,可减小平衡时的比值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2023-10-09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4 . 碳纳米点(CQD)/氮化碳()纳米复合物是一种新型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分解水的反应,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总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阶段Ⅰ和阶段Ⅱ均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D.此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2023-10-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科素养评估(三调)化学试题
5 . 三级溴丁烷乙醇解的反应进程及势能关系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级溴丁烷乙醇解的反应过程中只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反应:
C.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决定总反应的速率
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反应热
6 . 材料化学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宫二号”所用太阳能电池材料砷化镓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天问一号”火星车的热控保温材料属于纳米气凝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C.“梦天实验舱”原子钟利用电子跃迁计时,工作时会发生化学变化
D.“长征二号F”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作航空燃料原因之一是燃烧时释放大量热
7 . 在一定温度下,和C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的平衡浓度(mol/L)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Q点CO的消耗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
B.该反应的
C.温度是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D.温度不变,将R点状态的容器体积扩大,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减小
2023-06-03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预测(5月)化学科试题
8 .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近五年来在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开发新材料、开发5G技术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华为5G手机搭载智能7 nm制程SOC“麒麟980”芯片,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天宫课堂”实验中,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形成温热“冰球”,该过程发生吸热反应
C.火星车的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中核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互为同位素
9 . 我国科学家以Bi为电极在酸性水溶液中可实现电催化还原,两种途径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数字表示微粒的相对总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OOH分解生成CO和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电催化还原生成HCOOH的选择性高于生成CO的选择性
C.HCOOH是阴极产物
D.途径二的电极反应式为
2023-05-28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10 . XH和反应生成X或XO的能量-历程变化如图。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H和,t1 min时测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 min时容器内的压强比初始状态更大
B.       
C.只改变反应温度,t1 min时可能出现
D.相同条件下,在()时测定,可能出现
2023-05-28更新 | 70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