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制氧气除了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马铃薯、铁锈、红砖粉末等物质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想检验生活中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剂作用。
【设计实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加入0.5g马铃薯(切成豆粒大小),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待实验Ⅱ中没有气泡放出后,继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1)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Ⅲ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要得出马铃薯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做的一步实验是___________
(4)化学兴趣小组还想比较马铃薯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5%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待测数据(排水法收集100mL氧气所需时间)
15mL二氧化锰0.5gx秒测得x>y
15mL马铃薯0.5gy秒
实验Ⅳ和Ⅴ中的待测数据测定除了该方法,还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5)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6)影响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催化剂外,还可能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等,请选择其中一项用文字叙述一个操作方案来证明:___________
2023-10-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初态考化学试题
2 . 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大大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图1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图2是反应历程。

(1)写出合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已知该反应的 JmolK,计算常温下:_______kJmol。但实际上该反应常温下很难发生,请从分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2)步骤③采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使用催化剂后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_______
(3)图1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选填编号)。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4)500℃、20MPa时,将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开始到第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1L-1min-1
②反应进行到10 min至20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
a.缩小容器体积       b.升温       c.使用了催化剂       d.加入了
③在25min改变条件后,平衡_______ (填“正”或“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_______(填“大”或“小”)。
3 . 直接甲烷化是将煤粉颗粒、催化剂与水蒸气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发生煤气化反应(反应Ⅰ、反应Ⅱ)和甲烷化反应(反应III):
反应I:    kJ/mol;
反应II:    kJ/mol;
反应III:    kJ/mol。
已知:煤直接甲烷化中反应器出口气体主要为、CO、的含量很低可以忽略。
回答下列问题:
(1)煤直接甲烷化(方法1)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______kJ/mol。另一种煤的甲烷化的方法(方法2)是将煤粉颗粒与氢气混合,在金属钌的催化作用下直接合成甲烷,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方法2与方法1相比优点是______(任写一条)。
(2)在KOH含量不同的三种催化剂(K10、K15、K20)作用下,出口气体中各气体含量与催化剂的关系如图1所示。若固定KOH含量并加入不同含量的铁形成复合催化剂(K15-Fe5、K15-Fe10、K15-Fe15),出口气体中各气体含量与催化剂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甲烷化的目的来看,六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对甲烷化反应选择性较高的催化剂是______(填“KOH”或“Fe”)。

(3)若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和1 mol CO发生反应I,下列选项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
B.H,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
C.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
D.和CO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4)若在一个恒温(T℃)、恒压(p kPa)的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C和3.6 mol ,只发生反应I、反应III,经过20 min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碳转化率为60%,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①0~20min内反应III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kPa/min;
T℃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______(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如p为平衡总压强,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