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常用作制革工业的鞣革剂,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含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铬铁矿“焙烧”前,为提高焙烧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3)“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等难溶于水的物质,则“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各离子浓度的对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当溶液中某种粒子浓度时,可认为该离子已除尽,则“调”时的理论范围为___________;“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利用膜电解技术,以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a、b电极材料均为石墨):a极与电源的___________极相连,制备时,理论上左侧溶液总质量增重___________g。
(6)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可采用标准溶液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溶液。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用移液管量取待测液转移至锥形瓶中
B.滴定开始时可以让液体成线状快速流下,接近滴定终点时减慢滴加速率,必要时采用半滴操作
C.排气泡时应使管尖弯曲向上,用右手挤压玻璃珠上方,使液体充满管尖
D.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管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2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3 .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二氧化碳的合理利用成为研究热点。
(1)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I:2NH3(g)+CO2(g)=NH2COONH4(s) ΔH1=-159.5kJ/mol
反应II:NH2COONH4(s)=CO(NH2)2(s)+H2O(g) ΔH2=+72.5kJ/mol
总反应III:2NH3(g)+CO2(g)=CO(NH2)2(s)+H2O(g) ΔH3
反应III的ΔH3=________kJ/mol,据此判断该反应在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二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以CO2、H2为原料制备二甲醚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I.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1=-122.5kJ/mol
II.CO2(g)+H2(g)CO(g)+H2O(g) ΔH2=+41.1kJ/mol
①在压强、CO2和H2的起始投料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I、II,实验测得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已知:CH3OCH3的选择性=100%)
其中表示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的曲线是_______(填“①”或“②”);温度高于300℃时,曲线②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为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填标号)。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②对于反应II的反应速率v=v-v=kp(CO2)·p(H2)-kp(CO)·p(H2O),其中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气体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a.降低温度,k-k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反应II,按照n(H2):n(CO2)=1:1投料,CO2转化率为50%时,v():v()=3:4,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
(3)用H2还原CO2可以合成CH3OH:CO2(g)+3H2(g)CH3OH(g)+H2O(g)。恒压下,CO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该反应在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平衡产率和有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H2O)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P点甲醇产率高于T点的原因为___________

(4)CO2的再利用技术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院士课题组则成功研制出新型的Na-CO2电池,如图3是一种Na-CO2二次电池,其中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放电产物为Na2CO3和C,则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 . 某实验小组对KSCN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
试管中试剂实验滴加试剂现象


I
i.先加1mL0.1mol/LFeSO4溶液
ii.再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
i.无明显现象
ii.先变红,后褪色

II
iii.先加1 mL 0.05 mol/LFe2(SO4)3溶液

iv.再滴加0.5 mL 0.5 mol/L FeSO4溶液

iii.溶液变红
iv.红色明显变浅
(1)SCN存在两种结构式,分别为和S=C=N-,SCN-是二者的互变异构的混合物,请写出S=C=N-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I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
②针对实验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小组同学认为是SCN-被酸性KMnO4氧化为SO,并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证实了猜想是成立的。其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膜是___(选填“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质子交换膜”)。

(3)针对实验II“红色明显变浅”的现象,实验小组进行探究。
甲同学认为SCN-可以与Fe2+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进一步使Fe3++SCN[Fe(SCN)]2+平衡左移,红色明显变浅,而Zn2+与SCN-不络合,于是甲设计了如下实验:

由此推测,实验II“红色明显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工业上测定钛铁合金中钛含量的其中一步反应原理是:以KSCN为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I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SO4)3+2NH4Fe(SO4)2=2Ti(SO4)2+(NH4)2SO4+2FeSO4,则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020-08-28更新 | 4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硫化钠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下述装置制备硫代硫酸钠,制备反应可表示为:
2Na2 S +Na2CO3 + 4SO23Na2S2O3+CO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最后洗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锥形瓶内溶液pH小于7时会导致产品分解,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锥形瓶内溶液的pH。
①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②测量锥形瓶中溶液pH时,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样品比直接打开锥形瓶中瓶塞取样,除操作简便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pH已接近于7。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2Na2S2O3+I2=2NaI+Na2S4O6。实验结束后进行相关处理,可即获得Na2S2O3·5H2O晶体。为测量其纯度,取晶体样品mg,加水溶解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010mol/L碘水滴定到终点时,消耗碘水溶液vmL,则该样品纯度是___
(4)制取硫代硫酸钠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硫粉和亚硫酸钠、水混合共热制取。为探究制取硫代硫酸钠最佳条件(溶液pH、亚硫酸钠浓度、反应温度、硫粉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每次实验时亚硫酸钠质量均为63g,反应时间为30min):
实验序号溶液pH亚硫酸钠与水的质量比反应温度硫粉质量亚硫酸钠转化率
1101.5:11001880.7%
2a1.1:11001894.6%

①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亚硫酸钠浓度对亚硫酸钠转化率的影响,则a=____________
②若还要探究溶液pH、反应温度、硫粉质量对亚硫酸钠转化率的影响,除实验1、2外,至少还需进行__________次对比实验
③实验表明:亚硫酸钠转化率不受硫粉质量多少的影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7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嘉禾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