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淀转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结论

A样品溶于水,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样品已变质样品已变质
B溶液中滴加3滴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3滴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沉淀溶于氨水生成
D溶液中通入气体,有沉淀生成酸性
A.AB.BC.CD.D
2022-12-1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A常温下,向等体积、pH=4的HA、HB溶液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锌粒。相同时间内,HA产生气体较多HA酸性较弱
B25℃时,测得0.1mol/L溶液的pH分别为11.6、9.7非金属性:S>C
C将亚硫酸钠样品溶于水,加入硝酸酸化后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亚硫酸钠样品已变质
D常温下,将放入饱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向过滤后所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A.AB.BC.CD.D
2022-11-3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测定NaClO溶液的pH取一张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B验证Ksp(AgCl)>Ksp( AgI) 取2 mL0. 1mol·L-1AgNO3溶液,先后滴加3滴0.1mol·L-1NaCl溶液和5滴0.1mol·L-1KI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C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D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
氧化变质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A.AB.BC.CD.D
4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取室温下少量0.5 mol·L-1 CH3COONa溶液,加热至60 ℃,并测定溶液的pH,pH减小CH3COONa的水解是放热反应
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样品溶于酸前已氧化变质
C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NaF 溶液的pH约为8,NaNO2 溶液的pH约为9结合H+的能力比F-的强
D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0.1 mol·L-1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CuSO4溶液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Ksp[Cu(OH)2]<Ksp[Mg(OH)2]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
B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Na2A溶液的pH较大酸性:H2A<HB
C将0.1mol/L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D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A.AB.BC.CD.D
2019-06-0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下列说法或推理正确的是
A.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B.常温下,pH都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均加水稀释100倍,pH都变为9
C.25℃时,Ksp(BaCO3)>Ksp(BaCrO4),则沉淀水体中的Ba2+选择Na2CrO4比Na2CO3
D.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溶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则CH3CH2Br在NaOH溶液中发生了水解
7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
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向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色
A.AB.BC.CD.D
8 .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验证Ksp(AgCl)>Ksp(AgI)向NaCl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KI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A.AB.BC.CD.D
9 . 工业上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是重要的二次资源,从中间产物分金渣(主要成分为:AgCl、 Ag2S、PbSO4、 BaSO4)中获取高纯银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在上述反应的温度下Ksp(AgCl)=1.8×10-10,Ksp(Ag2s)=6.38×10-50
(1)银的一种晶胞如图1所示,银原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银原子为_______

(2)“预处理”加入FeCl3溶液将Ag2S转化为AgCl。若将AgCl放在KI溶液中振荡,则有部分AgCl转化为AgI。 AgI有α、β、γ三种晶型,其中α- AgI在电场作用下,Ag+不需要克服太大的阻力,就可以发生迁移。因此α- AgI晶体在电池中,可作为_______
(3)已知: Ag+ +2SO= [Ag(SO3)2]3-, K = 1.0 ×108.68,“分银”时,AgCl与Na2SO3反应生成[Ag(SO3)2]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4)“分银”时,[Ag(SO3)2]3-的浓度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 SO及其与H+形成的微粒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3。

“沉银”时的终点pH需控制在3.5-5.5范围内,不能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
(5)“还原"时HCHO转化为HCOOH,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已如Ag+ +SCN- =AgSCN↓ (白色),实验室可通过如下过程测定所制银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称取制备的银样品1.000g,加适量稀硝酸溶解,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
②准确称取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般化后滴入几滴铁铵矾[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1000 mol / L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血)红色。
③重复②的操作两次,所用NH4SCN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2. 00mL。则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22-12-29更新 | 4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