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铁氰化钾是一种络合物,易溶于水,水溶液带有黄绿色,常用于检验。某小组拟设计实验制备铁氰化钾并探究其性质。
实验(一)制备铁氰化钾。以亚铁氰化钾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制备铁氰化钾,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橡胶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C中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从装置B中分离产品,可采用___________、降温结晶、___________、洗涤、干燥一系列操作。
实验(二)探究性质。
【资料显示】
配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出外界和内界,例如:
【提出问题】
能否电离?
【提出猜想】
猜想1:不能电离;猜想2:能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猜想3: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
向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插入一根无锈铁丝,立即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插入一根无锈铁丝(与①相同),一段时间后,溶液产生蓝色

(4)猜想3的横线上应填___________,综合上述实验分析,可知:猜想___________成立。
(5)用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②现象:___________,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4-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拟用自制的氨水制取银氨溶液,并探究银氨溶液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一)氨水的制备:制备装置如图,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使用加装单向阀的导管,目的是_______;为有利于制备氨水,装置B的大烧杯中应盛装_______(填“热水”或“冰水”),氨气溶于水时放热或吸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二)探究银氨溶液的制备(实验中所用氨水均为新制)
实验装置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mL2%AgNO3溶液
I向试管中滴加2%氨水1mL并不断振荡产生棕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向试管中滴加2%氨水(经敞口放置空气中48小时)1mL产生白色略暗沉淀
已知:白色AgOH沉淀不稳定,极易分解生成棕褐色Ag2O;Ag2O溶于浓氨水生成[Ag(NH3)2]+
(3)实验I中沉淀消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实验测得Ⅱ中所用的氨水比I中所用氨水的pH小,可能原因有_______
(三)该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向2mL银氨溶液中滴加5滴10%NaOH溶液,立即产生棕黑色浑浊;置于沸水浴中加热,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最终试管壁附着光亮银镜。
实验2:向2mL银氨溶液中滴加5滴10%氨水,置于沸水浴中加热,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5)经检验,实验I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黑色物质中有Ag2O,写出沸水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该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3 . 用下列实验方案或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实验方案或装置
实验目的中和热的测定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Mg(OH)2与Cu(OH)2的Ksp大小
A.AB.BC.CD.D
2023-12-1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资料:i.(极浅蓝色)
ii.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浓盐酸
iii.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iv.在干燥环境(浓)中较为稳定

(1)浓与Cu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酸分子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按加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反应阶段阶段一(加热初期)阶段二(继续加热)阶段三(加热后期)
实验现象铜丝表面逐渐变黑,溶液接近无色,无气体生成大量刺激性气体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试管底部产生灰白色沉淀试管中出现“白雾”,浊液逐渐变澄清,溶液变为浅蓝,灰白色沉淀增多

(3)经检验阶段一中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的产物为,请从物质性质和结构角度解释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小组同学为探究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4)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用语描述实验④中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深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可知,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

(1)该实验不用98%硫酸制取的原因为_______
(2)【预测】溶液反应可能出现的现象为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则浅绿色离子为_______
(3)【实验探究】向装置B中溶液通入至饱和,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色。
①甲同学认为溶液变红的原因是通入后,水解程度增大,形成胶体,乙同学进行了实验操作:_______,否定了该推论。
②静置5min后,溶液从红色恢复黄色。丙同学取适量该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丁同学认为该操作不严谨,应把A装置换成如图装置,则通入氮气的目的为_______

(4)【查阅资料】能与S(Ⅳ)微粒形成红色配合物。
①分析的水溶液成分,猜想与形成配合物呈红色的含S(Ⅳ)微粒有:______________,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加入试剂现象
I2mL溶液,再滴加几滴盐酸溶液变成红色,比(3)中溶液红色深;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
II2mL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比Ⅰ中溶液红色深
②根据实验I现象,可以推测红色物质与______________无关 (填微粒化学式) 。
③对比实验I、II现象,pH越_______(填“大”或“小”),配位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实验结论】的水溶液与溶液也可以发生配位反应。
2024-04-0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诊)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6 . 某实验小组探究的制取、性质及其应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已知:①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无色)。
【实验i】探究的制取(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

向装置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至中溶液的为7时向其中滴加一定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1)试剂a是_______
(2)向溶液中通入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
(3)为7时滴加一定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同学甲在中出现白色沉淀之后继续通,你认为同学甲的操作合理与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
【实验ⅱ和实验ⅲ】探究的性质

(5)结合实验ⅱ现象,写出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ⅲ,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
【实验ⅳ】探究的应用
(7)将溶于乳酸中制得可溶性的乳酸亚铁补血剂。同学乙用酸性溶液测定该补血剂中亚铁含量,再计算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发现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操作误差略),其原因是_______
2024-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兴趣小组探究电镀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准备。
(1)用固体配制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E.

(2)用热纯碱溶液清洗钢制镀件表面的油污,热纯碱溶液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
Ⅱ.探究银离子对镀层的影响。
【提出猜想】
镀层外观与浓度有关。
【查阅资料】
络合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现象
a

溶液(含少量)
阴极表面有疏松的黑色物质生成并伴随有无色气泡,一段时间后,取阴极区电解质溶液于试管,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b

与过量混合(含少量)
阴极表面有光亮、致密的银白色物质生成,仍然有少量无色气泡。一段时间后,取少量阴极区溶液于试管,滴加溶液,溶液不变红。
【问题讨论】
(3)实验a中,溶液变红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氧化性:)。
(4)①实验a、b的阴极都伴随有气泡,其原因是___________(写电极反应式)。
②实验b比实验a产生的镀层光亮、致密,其原理是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实验b中平衡不移动,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浓度很小时,银镀层光亮、致密。
Ⅲ.探究温度、含量对镀层的影响。
表1:其他条件不变,与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含量对镀层外观的影响。
含量()镀层外观表象
10镀层模糊,无光泽
25镀层呈雾状,光泽不足
50镀层光亮、致密
表2: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对镀层外观的影响。
温度/镀层外观表象
25光亮
35光亮
40光亮
55光亮不均匀

(5)表1中含量为时,镀层模糊、无光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表2中温度为时镀层光亮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Ⅳ.探究新配方电镀银。
由于电镀液使用氰化钾,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以及废液含剧毒的氰化物,不符合环境要求。由溶液和溶液组成电镀液也可以得到光亮、致密的镀层。
(6)使用新配方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_。已知:
2024-04-16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8 . 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氧化性几乎相同。某小组探究氧化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向等量的铜粉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实验现象
实验Ⅰ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已知:实验Ⅱ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为(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Ⅱ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___________,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①步骤a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b发生的两步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实验Ⅱ,推测实验Ⅰ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取洗涤后的白色沉淀,加入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物质a是___________;溶液b是___________;电势:a电极___________石墨电极(填“<”,“=”或“>”)。
2024-02-1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化学试卷
9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与新制悬浊液的反应。
资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能与氨水反应生成,该物质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而使溶液显蓝色。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1)装置B的作用是控制气体的流速,则B中试剂是_____
(2)通入前,实验Ⅰ、Ⅱ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Ⅰ通入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分析实验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可能原因_____
(4)同学们对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探究。
①甲同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实验方案如下:

填写下表空格:
试剂1_____试剂2蒸馏水
现象1_____现象2_____

(5)实验Ⅰ和实验Ⅱ中与新制悬浊液均发生了_____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与_____有关。
2023-10-25更新 | 37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10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及各微粒的测定原理如下:
.实验方法:称取分别溶于水中,在85~90℃下混合浓缩,然后冷却到10℃,并将所得的沉淀减压过滤,迅速加以洗涤,烘干,晶体产率为60%。
.重量法测定配合物中结晶水含量
配合物称重18.9000g于150℃下恒温2h,取出称量,反复几次,恒温称重,直到重量不再变化,称得重量为16.7400g。
.配合物中含量
中的剩余固体先用1mol/L的将其溶解配成250ml溶液,取25ml用酸性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消耗0.0048mol;滴定后的溶液中铜以形式存在,通过控制溶液酸度,用间接碘法测定配合物中铜的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配合物的配体及配位原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减压过滤所需的主要仪器有抽气泵、吸滤瓶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步骤使用的洗涤剂为___________
(4)酸性滴定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已知:向滴定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的KI溶液,用0.6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若消耗溶液的体积为10.00mL。,步骤中配合物铜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mol。
(6)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024-05-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