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未画出):

实验一: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_______后,装入药品,关闭,打开,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打开,加入足量的浓
实验二: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待装置B中反应完全后……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装置B中装浓硝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实验一中“关闭,打开”的目的是_______
(3)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实验二的后续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标号),打开止水夹后装置C的具支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
a.打开止水夹 b.打开 c.打开,加入蒸馏水 d.关闭 e.插入铜丝。
(5)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呈绿色,装置C中溶液呈蓝色。小组同学认为颜色不同的原因可能如下:
猜想1:硝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溶液颜色不同,浓度小时呈蓝色,浓度大时呈绿色。
猜想2:溶解在硝酸铜溶液中,导致溶液颜色不同。
继续实验,打开,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_______可能成立,请设计实验验证另一猜想的可能性:_______
2 . 在医学上,氯化铵片用于治疗黏痰不易咳出症状,某化学探究活动小组为制备并探究的某些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制备
步骤一:按上图所示连接装置,进行操作Ⅰ,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8.0g粉状NaCl,再滴加浓氨水,搅拌至NaCl恰好完全溶解,停止滴加浓氨水,得到饱和氨化食盐水。
步骤二:控制一定范围温度,将缓慢通入饱和氨化食盐水中,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抽滤。
步骤三:控制一定范围温度,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研细的NaCl,并通入,待析出大量晶体时,经过一系列操作,即得晶体。
已知:①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高于35℃时开始分解);

②一定条件下,由一种阳离子和两种酸根阴离子形成的盐为混盐,由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形成的盐为复盐。
(1)步骤一中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包括除杂和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二和步骤三中适宜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步骤二中析出的晶体为________(填化学式),继续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_
A.0~10℃       B.30~35℃       C.55~60℃       D.90~100℃
实验Ⅱ:溶液的性质探究
向0.5g镁粉中加入足量的溶液,观察到镁粉剧烈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活动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a.气体成分探究:用排水法(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收集一小试管气体。
(4)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或现象,下同),说明气体中含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体中含
b.沉淀成分探究:将灰白色固体洗净后,再加入稀溶解,然后滴加几滴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5)结合已知信息和实验现象推测,灰白色固体应属于________(填“混盐”、“复盐”或“碱式盐”),其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
3 . 某兴趣小组研究NaClO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ⅰ.0.5 mL 0.5NaClO溶液
ⅱ.几滴淀粉溶液

ⅰ.溶液变为浅黄色
ⅱ.溶液变蓝
ⅰ.0.5 mL 0.5KI溶液
ⅱ.几滴淀粉溶液

ⅰ.溶液保持无色
ⅱ.溶液不变蓝,溶液的pH=10
已知:碘的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氧化,可以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的原因是生成了少量的
B.实验Ⅰ中,变蓝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溶液蓝色褪去
C.实验Ⅱ中,溶液不变蓝是因为NaClO具有漂白性
D.实验Ⅱ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仍不会变蓝
2024-05-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4 . 某实验小组在验证某些离子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相关探究。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 KI溶液

1.0 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 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黄


(1)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Ⅰ中的黄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设计实验检验黄色沉淀是否含:取适量的黄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说明黄色沉淀不含。故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适量实验Ⅱ中得到的黄色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由此推断实验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分析实验Ⅰ、Ⅱ的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比强。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观点:___________(填操作及现象)。
(5)为检验能否氧化,设计实验Ⅲ,装置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KI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中C电极上有银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

查阅资料:

微溶于水,不稳定,在溶液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

       

溶液中C电极作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KI溶液中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有Ag单质生成,而实验Ⅰ中没有,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铝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溶液中通入,无明显现象;再通入X气体,出现沉淀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或溶于水显碱性

C

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等物质的量的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同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振荡,白色固体溶解,黑色固体不溶解

D

向盛有甲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苯环受甲基影响,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A.AB.BC.CD.D
2024-03-22更新 | 42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一模化学试题
6 .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与硝酸反应通常不能生成,用过量3mol/L 与铁粉反应,的还原产物主要是NO,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有同学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文献有记载:与铁反应能产生。于是其小组进行了金属铁与硝酸反应能否产生及其有利条件的探究。
实验Ⅰ:20℃,将过量铁粉溶于 ,立即有无色气体生成,充分反应后,溶液几乎无色。
(2)检验气体:方法如图所示。

空气确认气体是,不含NO。实验证据是_______
(3)检验溶液:取上层清液,等分两份
①向一份滴加溶液,产生_______,说明含有
②向另一份加入溶液,产生灰绿色沉淀;加热至沸腾,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综合①、②,说明实验Ⅰ中发生的反应有,另外还有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产生的原因提出假设:在稀的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大于,验证如下:
(4)实验Ⅱ:将铜粉溶于。经检测,发现没有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初步证实假设不成立。
(5)再次查阅文献发现:在酸性介质中,尽管电极电势数据显示离子是个颇强的氧化剂,然而动力学原因导致它在稀酸中的反应一般都很慢。于是小组改变条件重复实验Ⅰ,向2mL ,中加入过量铁粉,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20℃40℃60℃
生成体积6.0mL3.4 mL2.6 mL
经检验,实验Ⅲ、Ⅳ、Ⅴ中,的还原产物与实验Ⅰ相同。从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温度升高体积减少的原因_______
(6)综上所述,有利于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条件是_______
2024-02-26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检二模拟化学试题
7 . 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广泛用于生活中作消毒剂。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的氧化能力与介质pH的关系(已知溶液呈绿色,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开始前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装置A中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
(3)由实验推知,A中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若装置C中绿色溶液变为紫红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根据此现象判断的氧化性强于
(4)有关高锰酸钾的实验及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装置试剂R(5 mL含0.1 mol·L 的溶液)现象(通入乙烯的体积相等)
溶液较快产生黑色沉淀
KOH和溶液紫红色溶液较慢变为绿色溶液
稀硫酸和溶液紫红色溶液很快变为无色溶液
①已知实验Ⅰ中氧化产物为,则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介质pH越低,氧化性越___________(填“强”或“弱”)。
8 .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反应:
I.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连接好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_
(2)装置②③④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要得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的实验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Ⅱ.装置①铜片溶解,最初反应较慢,随后加快,有大量红棕色气体放出,反应后试管中溶液呈现鲜草绿色,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溶液呈鲜草绿色的原因之一。
【查阅资料】
i.铜与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溶于水生成反应生成绿色的化合物;
ii.金属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有生成,可大大加快金属与浓硝酸反应的速率。其原理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设计实验】
分别向装有大小相同铜片的三支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后,同时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浓硝酸/mL蒸馏水/滴30%/滴现象
11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130快速反应,反应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310x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4)x=___________
(5)补全中原理的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实验3中没有绿色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探究Cl2与Na2SO3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2)试剂M是___________ (填名称)。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该装置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
(4)Cl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证明洗气瓶中的Na2SO3已被氧化___________
2023-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实验综合题
10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常温下,将两块相同的未经打磨的铝片分别投入5.0mL饱和的溶液和溶液中,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迅速反应,现象明显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B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氧化性:
C溶液中加入溶液(pH=1),溶液呈棕黄色,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反应存在限度
D将浓盐酸和亚硫酸钠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具有还原性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