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为白色微溶物,常温下某小组对的反应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测得随时间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测得温度几乎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
溶液中,加入溶液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
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然后重复实验Ⅰ的操作现象与实验Ⅰ相同

   

A.实验Ⅰ只发生反应:,灰黑色浑浊是单质Ag
B.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Ag起催化作用
C.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
D.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起催化作用
2023-04-29更新 | 345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制取H2S和SO2,并探究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实验时挤压胶头滴管使硫酸滴到药匙中,然后倾斜试管使硫酸滴到药匙外与FeS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上有黄色颗粒出现
B.玻璃导气管中塞有蘸NaOH棉花的目的是吸收尾气
C.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D.生成SO2的离子反应为SO+2H+=SO2↑+H2O
3 . 实验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1)依据下列有机物回答问题:

①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
②从官能团分类的角度判断D属于_________类物质。
③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
④F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
(2)如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c中盛放的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④d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⑤e中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则盛放试剂为_________
⑥若在空气中点燃乙炔,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023-04-28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实验小组利用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浓盐酸反应,HCl只体现还原性
B.浸有淀粉KI溶液的脱脂棉变蓝,说明氧化性
C.新鲜花瓣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
D.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可吸收过量氯气
5 . 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
B.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金属铜屑继续溶解
C.①中产生的现象可以用来检验该无色气体
D.过程Ⅲ反应速率比过程Ⅰ快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增大
2023-04-26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为检验反应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粉末不变色
B.装置B中溶液褪色
C.装置C用于检验CO2
D.装置D用于吸收尾气
2023-04-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岐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氯气、氯水、漂白粉都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实验室中制备
方法一:与浓盐酸反应
方法二: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原理为
(1)方法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为______(填编号)。

(2)当制得相同质量时,方法一与方法二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氯水,并探究其部分性质。

(3)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色干纸条未褪色,则乙中的试剂可能是______(填编号)。
A.浓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4)将装置甲中所得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有同学提出如下两种原因:
【原因1】氯水中含有的中和掉NaOH而使溶液褪色
【原因2】氯水中含有的______具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确实存在“原因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填试剂与现象)。
2023-04-22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探究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及其速率,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已知:ⅰ.具有强氧化性,能完全电离,易被还原为
ⅱ.淀粉检测的灵敏度很高,遇低浓度的即可快速变蓝;
ⅲ.可与发生反应:

编号

1-1

1-2

实验操作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立即变蓝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与KI反应的速率,小组同学分别向两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并记录变色时间,如表。

编号

KI溶液/mL

溶液/mL

蒸馏水/mL

0.4%的淀粉溶液/滴

溶液/mL

变色时间/s

2-1

2

0

2.8

2

0.2

立即

2-2

2

0.8

0.2

2

2

30

(3)实验2-1不能用于测定与KI反应的速率,原因有无时反应生成少量后淀粉立即变蓝,无法确定反应的浓度变化外,还有____________
(4)加入溶液后溶液变蓝的时间明显增长,甲同学对此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先与反应,使降低;
猜想2:先与KI反应,
①甲同学提出猜想1的依据:由信息ⅲ推测,的还原性______(填“强于”或“弱于”)KI的。
②乙同学根据现有数据证明猜想1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补全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阅文献表明猜想2成立。根据实验2-2的数据,计算3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6)实验2-2中,30s内未检测到反应,可能原因是______。(写出2条)。
2023-04-22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过多的NOx排放,往往会产生污染。某研究性小组探究与炽热的铜粉反应,设计如下
   
已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NO,此体系中产生的NO浓度较稀。
(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涉及到以下操作,给出合理的操作顺序: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
①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     ②观察F中的现象     ③用酒精灯加热A中三颈烧瓶   ④撤走酒精灯
(2)装置B的作用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铜粉变黑,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都需通一段时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发现装置A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认为是该溶液溶解了生成的气体所致。设计方案来判断甲或乙哪种合理,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023-04-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0 . 如图所示是的两个性质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只表现氨气的化学性质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易挥发的性质
C.两个实验均可说明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可说明是还原性气体
2023-04-20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