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是否能与形成络离子。查阅资料:向难溶电解质中加入具有不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会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盐效应”。实验表明:“盐效应”与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量有关。分别取等量的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实验Ⅱ中,KCl溶液能促进溶解B.相同浓度下,KSCN溶液盐效应大于KCl溶液
C.滤液中+2价铁离子总浓度:实验Ⅰ=实验ⅡD.实验表明,不能形成络离子
2 .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
I.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II.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
III.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E装置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
IV.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E装置中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V.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操作I的目的是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C装置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操作II中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的原因是_______
(3)操作III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E装置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_______
(5)操作V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
2021-09-29更新 | 1772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 H2SiO3
B.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C.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D.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2020-01-18更新 | 40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综合测试试卷
4 .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l3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IIIIII
实验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实验现象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I、III中均涉及Fe3+被还原
B.对比实验I、II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
C.实验II、III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相同
D.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 、Ag2SO4或两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
实验三:探究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09更新 | 10278次组卷 | 23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模拟高考
6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装置C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为验证SO2和Cl2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又继续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认为若SO2和Cl2反应,生成了Cl-,只要检验到生成的Cl-即可,甲取适量B中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认为应该在装置A、B间增加一个洗气瓶,然后再按甲同学的方法实验即可得到正确结论。洗气瓶中盛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按乙同学的建议改进实验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④丙同学取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少量反应后B中的溶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得出正确结论: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溶液X是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BaCl2溶液 b. Ba(OH)2溶液            c. 氯水                 d. 石蕊溶液
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木炭屑与浓HNO3共热,产生的气体X等分为①和②两份,将两份气体分别按下图实验:
   
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  )
A.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
B.①变为乳白色浑浊②不变浑浊
C.①②均变为乳白色浑浊
D.①②都不变浑浊
2018-12-15更新 | 890次组卷 | 12卷引用:章末检测卷(三)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8 . 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其中A、B分别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1)若Cl2从左向右流动,NH3从右向左流动,则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____→B;为使NH3与Cl2更充分混合,Cl2应从C装置的___进入(填“x”或“y”)。
(2)简述装置A中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圆底烧瓶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反应开始后,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9 .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如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E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该小组把B中反应后的产物加入足量的盐酸,用该溶液制取FeCl3•6H2O晶体.
①欲检验溶液里含有Fe3+,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②该实验小组同学用上述试剂没有检验到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滤液中不存在Fe3+可能的原因________
③将此溶液中FeCl2完全氧化为FeCl3,最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
A.酸性KMnO4溶液B.Cl2C.Na2O2D.FeCl3
④在③所得溶液浓缩结晶前需要用实验证明FeCl2已完全氧化,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42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章 章末检测(1)——《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14-15高一上·吉林·期末
10 . 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Ⅳ 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124次组卷 | 16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测试卷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