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
已知:i.(淡绿色)、(紫黑色)、(无色)
ii.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SO2
iii.BaS4O6可溶于水、BaS2O3微溶于水。
(1)将S粉加入沸腾的Na2SO3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研究 Na2S2O3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X溶液现象
ICuCl2溶液溶液变为淡绿色,水浴加热至50℃以上,逐渐析出黑色沉淀
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黑色,片刻后溶液变为无色
AgNO3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
①取I中的浊液,离心分离,经检验,沉淀是Cu2S和S的混合物,清液中存在
i.补全I中生成黑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时,生成黑色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但仍需水浴加热至50℃以上才出现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Ⅱ中,被Fe3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还有很少量的。取Ⅱ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证实了此结论。

用H2O代替Ⅱ中的FeCl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CS2溶解后几乎无固体剩余。
i.仅由溶液1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沉淀2,不能说明Ⅱ中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____
ii.补全实验方案证实上述结论:将沉淀1洗净,___________
③向Ⅲ的无色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 0.1mol·L1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2S2O3。静置,得到黑色沉淀Ag2S,同时生成强酸。生成Ag2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软硬酸碱原理认为,Ⅲ中, Ag为软酸,为软碱, S2-是比更软的碱,可解释与Ag反应的最终产物为Ag2S。由此推测,Ⅰ中, Cu和Cu2___________是更软的酸。
2024-05-02更新 | 55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2 . 探究pH对溶液的配制和保存的影响。
I.溶液的配制
分别溶于10mL蒸馏水或10mL稀硫酸,现象如下:
编号溶剂溶液性状
蒸馏水浅黄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无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微微变红
无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微微变红
II.溶液的保存
将实验I中配制的三份溶液分别在空气中放置24小时后,记录如下。
编号溶液性状
橙色浑浊酸化后,浊液变澄清,再滴加1mol/LKSCN溶液后变深红
无色溶液滴加1mol/L的KSCN溶液后显浅红色
无色溶液滴加1mol/L的KSCN溶液后显红色,颜色比②略深
(1)①中的浑浊主要是FeO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生成过程_______
(2)该实验的初步结论:保存溶液的最佳pH是_______
(3)进一步探究pH对变质影响的原因。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滴加试剂时溶液体积和导电性变化可忽略)。向右池持续稳定通入氧气,待电流计示数稳定后:

i.向左池滴加浓硫酸至接近2mol/L,电流没有明显变化;
ii.向右池滴加等量浓硫酸,电流明显增大。
已知:电流增大表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在该实验条件下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有关。
a.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ii中电流增大的原因_______
b.依据实验i和ii推断:③比②中更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
c.按上述原理进行实验,证实①中更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的还原性增强,氧化速率加快,而与氧气性质变化关系不大。实验方案及预期现象是:向右池持续稳定通入氧气,待电流计示数稳定后,_______
2024-04-20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2 化学实验综合题(逐空突破)-【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化学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3 . 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X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经检验,沉淀A不含。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用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5-07更新 | 12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aHSO3与Cu2+的反应,经查阅资料后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已知:氯化亚铜(CuCl)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假设1:Cu2+与HSO仅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假设2:HSO可以还原Cu2+
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I:向2mL1mol•L-1NaHSO3溶液中加入2ml1mol•L-1CuSO4溶液,得到绿色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I所得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开始时无明显变化,30s后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溶液颜色变浅。
(1)实验证实假设______(填“1”或“2”)合理,设计实验验证实验I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为SO2______
(2)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产生实验II中现象的原因:______
(3)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E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电势差E=Eθ-lg[其中Eθ(标准电极电势)、R(理想气体常数)、F(法拉第常数)为定值],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在恒温条件下设计如表实验。
编号
实验
①根据实验I、II的结论,推测甲、乙两实验现象的区别: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②根据所查资料,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
2023-02-25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52 陌生概念、陌生信息应用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求知求真”.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溶液与溶液的反应为素材,探究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情况,体悟反应的复杂性。
(1)实验预测
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推测依据预期的实验现象
①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量,则有淡黄色沉淀(S)生成若过量,则有黑色沉淀_______生成
②复分解反应为黑色难溶物,有黑色固体生成
③彻底双水解反应水解能力均较强_______色沉淀()产生,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生成
(2)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能否发生反应①,设计装置如下图,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已知:]。

实验二:探究能否发生反应②和③,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解释或结论
ⅰ.向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饱和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而后黑色沉淀消失,出现淡黄色沉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黑色沉淀消失的原因:_______
ⅱ.将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直接混合先有黑色和另一种颜色的沉淀生成,而后都变为黑色;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试解释:沉淀最终都变为黑色的原因是_______。结论:_______发生反应②,_______发生反应③(均填“已”或“未”)。
ⅲ.取ⅱ中最终生成的黑色沉淀样品,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干燥称量得黑色固体,然后在空气中灼烧至恒重灼烧后,所得红棕色固体质量为经计算判断,黑色固体样品的成份为_______
实验结论
在溶液中相遇,会因为二者的浓度、用量等不同而反应不同,但都会先发生复分解反应。
2022-04-03更新 | 63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6 . 用化学方法降解水中有机物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1)酸性条件下,铁炭混合物处理污水中硝基苯时的物质转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该物质转化示意图可以描述为_______
②其他条件一定,反应相同时间,硝基苯的去除率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pH越大,硝基苯的去除率越低的原因是_______
(2)向含Fe2+和苯胺()的酸性溶液中加入双氧水,会发生如下反应:Fe2++H++H2O2=Fe3++HO·+H2O
①HO·(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溶液中的苯胺氧化成CO2和N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H2O2也具有氧化性,设计验证苯胺是被HO·氧化而不是被H2O2氧化的实验方案:_______
(3)利用电化学装置通过间接氧化法能氧化含苯胺的污水,其原理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一定,测得不同初始pH条件下,溶液中苯胺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反应相同时间,初始溶液pH=3时苯胺浓度大于pH=10时的原因是_______。[已知氧化性:HClO(H+)>ClO-(OH-)]
2022-02-15更新 | 994次组卷 | 4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9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7 . 草酸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某校高三化学小组探究草酸被氧化的速率问题。
实验Ⅰ试剂混合后
溶液pH
现象
(1 h后溶液)
试管滴管
a4mL0.01mol•L-1KMnO4溶液,几滴浓H2SO42 mL0.3mol•L-1
H2C2O4溶液
2褪为无色
b4mL0.01mol•L-1KMnO4溶液,几滴浓NaOH7无明显变化
c4mL0.01mol•L-1K2Cr2O7溶液,几滴浓H2SO42无明显变化
d4mL0.01mol•L-1K2Cr2O7溶液,几滴浓NaOH7无明显变化
(1)H2C2O4是二元弱酸,写出H2C2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Ⅰ试管a中KMnO4最终被还原为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瑛瑛和超超查阅资料,实验Ⅰ试管c中H2C2O4与K2Cr2O7溶液反应需数月时间才能完成,但加入MnO2可促进H2C2O4与K2Cr2O7的反应。依据此资料,吉吉和昊昊设计如下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实验Ⅱ实验Ⅲ实验Ⅳ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6 min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橙色变浅,温度不变6 min后固体未溶解,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6 min后固体未溶解,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睿睿和萌萌对实验II继续进行探究,发现溶液中Cr2O72-浓度变化如图:

臧臧和蔡蔡认为此变化是通过两个过程实现的。
过程i:MnO2与H2C2O4反应生成了Mn2+
过程ii:___________
①查阅资料:溶液中Mn2+能被PbO2氧化为MnO4-。针对过程i,可采用如下方法证实:将0.0001mol MnO2加入到6mL______中,固体完全溶解;从中取出少量溶液,加入过量PbO2固体,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②波波和姝姝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了过程ii成立,她们的实验方案如下:将2mL、0.3mol/LH2C2O4溶液与4mL0.01mol/LK2Cr2O7溶液混合,调至pH=2,加入0.0001molMnSO4固体,6分钟后现象为: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实验可知,草酸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与____________有关。
2020-04-04更新 | 8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周测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Na2SO3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IO3-在酸性溶液氧化I-,反应为IO3- + 5I- + 6H+ = 3I2 + 3H2O
(1)溶液变蓝,说明Na2SO3具有_________性。
(2)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i.t秒前未生成I2,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______(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ii.t秒前生成了I2,但由于存在Na2SO3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2被消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合理。
实验II:向实验I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III: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min0~t1t2t3t4
偏转
位置
右偏至Y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
归零
K闭合后,取b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现象是______
② 0~t1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判断IO3-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_______
③ 结合反应解释t2t3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________
(5)综合实验I、II、I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对比实验I、II,t秒后溶液变蓝,I中SO32-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I、III,t秒前IO3- 未发生反应
C.实验III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9 . 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1: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为红.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进行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_________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Ⅰ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成分为___
实验Ⅲ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_________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猜测2中不溶物
实验Ⅳ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1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1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_________;(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的原因: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5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年化学高考题型专练十八 探究型综合实验题练习卷
10 . NO能否与Na2O2反应?如果能反应,产物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NO不与碱反应;②亚硝酸盐除浅黄色的AgNO2难溶于水外,其余易溶于水;③2NaNO32NaNO2+O2↑,NaNO2热稳定性很高。
【实验探究Ⅰ】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
(2)从分液漏斗中加稀硝酸之前,先加入少量稀硫酸让A中锌粉完全溶解,其目的是_________
(3)若无B装置,后果是_______
(4)实验观察到C中固体颜色变白,E中气体先变红棕色,最终又变无色。E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Ⅱ】 该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的成分。
(5)提出假设:假设1. 白色固体只有NaNO2;假设2. 白色固体只有_________
假设3. 白色固体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6)实验验证:①要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证明是假设1还是假设3成立,称取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a g置于坩埚中(坩埚质量为c g),用酒精灯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总质量为b g,假设3成立时bc的数字范围是____________。(用含a的不等式表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