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ⅰ、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MnO(绿色)、MnO(紫色)。
ⅱ、浓碱条件下,MnO可被OH-还原为MnO
ⅲ、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实验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
(2)通入Cl2前,实验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
(4)根据资料ⅱ,实验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氧化为MnO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实验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实验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实验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
2023-11-29更新 | 838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统练五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在探究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
实验I现象
   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
资料:i.(红色),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ii.是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1)实验I体现了______性,补全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实验II:将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II得出的结论是: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了实验III.
实验III现象
   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不褪色。
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III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通过实验III推出实验I中氧化的只有
C.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
D.实验I中红色褪去与的氧化性有关
(4)上述实验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方法有______(写出一条)。
(5)验证性质的实验还可以选用溶液和酸化的溶液,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023-11-24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同学探究FeSO4溶液与NaClO溶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敞口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0.1mol·L-1FeSO4溶液,不断搅拌,逐滴加入pH≈13的84消毒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从B点开始滴入84消毒液)。

B~C段,开始时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暗红色;
C点之后,逐渐产生大量黄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已知:25℃,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Fe3+完全沉淀时的pH≈13。
(1)Cl2通入NaOH溶液可得上述84消毒液,该84消毒液中阴离子主要有___________
(2)A~B段,FeSO4溶液在搅拌下pH略有下降,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3)B~C段,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查阅资料可知,暗红色物质为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阳离子的结构为如下所示,该阳离子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4)取少量C点溶液,加入___________(补充试剂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无Fe2+。C点之后产生的黄色沉淀经检验为铁黄(FeOOH),写出暗红色物质转化为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Ⅱ:向敞口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pH≈13的84消毒液,不断搅拌,逐滴加入0.1mol·L-1FeSO4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E→H段,迅速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且逐渐增多,H后开始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最终得到暗红色溶液和大量黄色沉淀。
已知:Cl2、HClO、ClO-在不同pH条件下的百分含量如下图:

(5)G→H段pH骤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综合以上实验,FeSO4溶液与NaClO溶液的反应产物与___________有关。
2023-11-06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七(12月考)化学试题
4 .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1)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_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2)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写序号)。
   
(3)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
探究II: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外,还有
【作出猜想】可能是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而不是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4)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试剂X是___________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
(6)试剂Y为___________,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写出与试剂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交流与结论: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溶液中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2023-11-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某小组欲探究Cl2、Br2、I2氧化性的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NaBr、KI、KCl溶液均无色。
实验I   
实验II取i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I可以得出三者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___________
(3)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证明了氧化性Br2>I2
实验Ⅲ另取i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的NaBr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综合实验I和Ⅲ,得出氧化性强弱关系为:___________
6 .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B.②中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有
C.③中铜片继续溶解,是由于稀硫酸提供的增强了溶液的氧化性
D.①和③中铜片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2023-07-1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适宜条件。
资料:ⅰ.葡萄糖在碱的作用下,可以生成黄色物质;随着温度升高,可聚合为颜色更深(如棕色)的聚合物。
ⅱ.Cu2O、CuO均溶于氨水,生成;Cu不溶于氨水。
(1)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加热,无明显现象,静置后未见砖红色沉淀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砖红色沉淀
①实验Ⅱ中,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Ⅱ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但实验Ⅰ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原因:
a.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
ⅱ.氧化反应:___________
b.依据电极反应式分析实验Ⅱ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可能原因:随增大,氧化性减弱,但是___________
(2)探究葡萄糖溶液的用量和水浴温度(加热时间约1min,冷却后过滤)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实验Ⅲ

实Ⅳ

实验方案

温度

现象

50℃

得到较多砖红色沉淀;滤液呈极浅黄色得到大量砖红色沉淀;滤液呈浅橙色

70℃

得到较多砖红色沉淀;滤液呈棕黄色得到大量砖红色沉淀并伴有少量黑色沉淀;滤液呈棕色

100℃

得到较多砖红色沉淀;滤液呈红棕色得到大量黑色沉淀;滤液呈深棕色
①经检验,实验Ⅳ中产生的黑色沉淀中含有Cu。检验方法是:取实验Ⅳ中70℃时产生的沉淀,洗涤,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②分析实验Ⅲ未产生黑色Cu的原因,同学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a:葡萄糖物质的量少,无法将Cu(Ⅱ)还原为Cu单质。
假设b:___________(补充完整)。
经定量分析可知假设a不成立。
(3)综合以上实验,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时,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到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将宜采用的条件填入下表。
温度/℃NaOH溶液葡萄糖溶液
条件___________2mL10%NaOH溶液___________
2023-07-12更新 | 290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某科研小组对乙醛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文献资料:
a.Cu(OH)2与OH-反应生成[Cu(OH)4]2-(蓝紫色)。
b.Cu2O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如:Cu2OCu+Cu2+
Ⅰ.探究NaOH在乙醛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5% CuSO4
溶液体积
10% NaOH
溶液的体积
振荡后现象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后现象
2 mL5滴浅蓝绿色沉淀仍然为浅蓝绿色沉淀
2 mL0.5 mL浅蓝色沉淀浅蓝色沉淀→黑色沉淀
5滴2 mL蓝色浊液蓝色浊液→黄绿色浊液→橙黄色浊液→砖红色浊液
(1)实验ⅰ中的浅蓝绿色沉淀的主要成份为Cu2(OH)2SO4,受热不易分解。写出生成Cu2(OH)2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ⅰ、ⅱ、ⅲ中,实验___________的新制Cu(OH)2浊液与乙醛反应生成了Cu2O。
(3)为进一步探究新制Cu(OH)2与乙醛反应的本质,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加入试剂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后现象

   

3 mL H2O蓝色沉淀→黑色沉淀
3 mL 10% NaOH蓝色浊液→黄绿色浊液→橙黄色浊液→砖红色浊液
① 由实验ⅳ的现象推测:实验ⅱ的黑色沉淀是___________
② 实验ⅴ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结合微粒符号解释),写出实验ⅴ中该微粒与乙醛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Ⅱ.对“黄绿色浊液→橙黄色浊液”异常现象的探究及产物的分离检验
(4)针对实验ⅲ、ⅴ中“黄绿色浊液→橙黄色浊液”的异常现象,通过实验证明了“橙黄色”与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有关。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加热,无色溶液先变为亮黄色,逐渐加深为橙黄色。
(5)为分离实验ⅴ中砖红色物质,进行如下操作:取实验ⅴ反应后浊液,加入50%乙醇溶液,过滤,得到砖红色固体W,滤液放置24小时后,底部有几粒黄豆大小的黄色油状物质P。
① 文献表明:黄色油状物质P主要是乙醛在碱性条件下的聚合产物。在碱作用下,乙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CH3CH=CHCHO,CH3CH=CHCHO与乙醛继续发生羟醛缩合反应,最终生成多烯醛聚合物。写出由乙醛生成多烯醛聚合物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② 为进一步确定砖红色固体W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取少量砖红色固体W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H2SO4,振荡,溶液变为蓝色并有紫红色固体。由实验现象能否得出该砖红色固体W是Cu2O,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07-10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9 . 某小组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颜色变化解释
A溶液呈浅棕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溶液颜色加深发生了反应:
C紫黑色晶体消失()的消耗使溶解平衡右移
D溶液褪色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A.AB.BC.CD.D
2023-06-13更新 | 8536次组卷 | 19卷引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化学练习6
10 . 某学习小组探究稀、浓与铜的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现象
   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Ⅱ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1)试管Ⅰ中Cu与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___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取一份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Ⅱ中溶解了
   
②向另一份溶液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与铜生成NO、浓与铜生成的原因,提出一种解释: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①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C中盛放___________
③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023-06-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