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4 道试题
1 . I.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被还原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A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甲、乙分别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硫酸、浓硫酸  b.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c.碱石灰、碱石灰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3)若能够被还原,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
II.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和盐类等。工业生产硫酸的流程图如下:

(5)工业上常以粉碎的黄铁矿为原料来制备SO2,将黄铁矿粉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写出催化反应室中SO2被氧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可用___________吸收。
2024-02-24更新 | 752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磺酰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在活性炭作用下反应制取少量,该反应放热,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已知的熔点为,沸点为,遇水能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并产生白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则下列试剂组合中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的硫酸和B.的硝酸和固体
C.的硫酸和固体D.的硫酸和固体

(2)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仪器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k,此时装置戊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遇水发生反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磺酰氯,则磺酰氯的产率为___________(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6)已知酸性,借助该酸性排序,使用以下装置设计实验证明的酸性强于,其连接顺序应为___________;能证明的酸性强于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3 . 已知:.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的酸性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漂白性
C.Ⅲ中出现浑浊现象,体现的氧化性D.在Ⅰ和Ⅳ试管中,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24-02-22更新 | 9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4 . 化合物(YW4)2X2Z4·W2Z为无色柱状晶体,受热易分解,已知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和为22,X、Y、Z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可利用下图装置检验该化合物分解出的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产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W4)2X2Z4的物质类别为正盐
B.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C.反应开始前通入Y2,可以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干扰产物的检验
D.装置中两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两种由X、Z组成的物质
5 . 碘化亚铁在常温下为灰黑色固体,易升华,可溶于水,具有潮解性,常用于医药,可由碘单质和还原铁粉在加热条件下制备得到。

Ⅰ、实验室用上面装置制备碘化亚铁。(已知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可吸收)
(1)装置中盛碱石灰的仪器名称为_____。若无此装置,写出铁粉参与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收集器浸泡在冷水中的原因是_____
(3)试剂a为_____,其作用是_____
Ⅱ、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的还原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同学们对溶液变成黄色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认为:是因为被氧化成;乙同学认为:是因为被氧化成
随后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试管中溶液变蓝色甲同学观点正确
②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乙同学观点不正确

(4)上述实验②中现象为_____。化学兴趣小组得到的结论:的还原性_____的还原性(填“”、“”或“”)。
(5)依据(4)中所得结论,试写出往过量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后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6 . 为了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实验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I
实验II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I中b可以得出的氧化性强弱是___________
(3)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II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
实验III另取a中黄色溶液少许,加入足量NaBr固体,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综合实验I和Ⅲ,得出氧化性Cl2>Br2>I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7 . 硫氰化钾(KSCN)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会污染环境。预测浓硝酸能与KSCN反应以消除污染,现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能被氧化为黄色的可聚合为红色的
【实验一】
取2 mL浓硝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的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突然剧烈反应,红色退去,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
(1)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预测剧烈反应后含硫产物可能是______
【实验二】
将实验一放出的气体通入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过滤、洗涤后的白色沉淀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
(2)该实验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证据是______,白色沉淀为______
【实验三】
(3)另取少量实验一最终所得溶液,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含有
(4)经检验实验一放出的红棕色气体中含NO2,但NO2不一定是的氧化产物,理由是______
【实验四】
(5)某同学向待测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浓硝酸,最终未得红色溶液,由此得出结论:待测液中不含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8 .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实验装置设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还可以用于H2O2与MnO2粉末反应制取氧气
B.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目的是除去装置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C.装置中固体若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推测最终产物为Na2O
D.若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
9 . 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实验装置模拟工业上制取硝酸:

(1)控制氧气的流速是制硝酸的关键,该实验可通过观察氨水中_________控制氧气的流速。
(2)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A中挥发的水蒸气会影响B中的反应温度,所以在AB之间插入装有_________的干燥装置。
A.浓                 B.碱石灰                 C.
(4)实验后装置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名称)。(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5)工业上要获得浓度较大的硝酸,往往在稀硝酸中加入吸水剂硝酸镁,然后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蒸馏,但不能采用较高温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环境保护角度设计制备硝酸铜的方案,实验室可提供新制硝酸、Cu粉,写出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某学习小组对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制取氮氧化物的反应。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C中液面上方为红棕色气体。
①为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___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C中液面上方为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学习小组在做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实验Ⅰ中蓝色溶液A遇铜片立即产生气泡,而相同条件下实验Ⅱ中硝酸遇铜片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实验操作如下:

实验Ⅰ:

实验Ⅱ:

分析蓝色溶液A的成分后,学习小组探究蓝色溶液A与铜片能够立即发生反应的原因。
①假设1:_____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硝酸中加入少量硝酸铜固体,溶液呈蓝色,放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假设1不成立。
②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向A中鼓入数分钟得溶液C,相同条件下,铜片与A、C溶液的反应速率:______(填“”“”“”)。实验证明假设2成立。
③经检验,蓝色溶液A中还含有少量亚硝酸
设计实验证明也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操作和预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向含有铜片的溶液B中___________
实验总结:对铜与硝酸的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4)请推测与浓硝酸反应中参与的可能的催化过程:
   ___________
2024-01-22更新 | 56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