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某小组为研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和产物成分,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I实验Ⅱ
请回答:
(1)实验I中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实验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甲同学观察到实验Ⅰ中持续产生肥皂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目的是__
(3)乙同学观察到实验I中持续产生肥皂泡,但实验Ⅱ中溶液B未呈现红色。乙同学分析原因并进行实验验证:
①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文字,说明溶液B未呈现红色的原因__
②取未呈现红色的溶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氯水,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分析原因正确。
(4)丙同学对实验Ⅱ中溶液A进行思考,若在溶液A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预测会产生白色浑浊,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后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1-02-01更新 | 413次组卷 | 3卷引用:【绍兴新东方】绍兴高中化学00015
2 . 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高浓度时呈红黄色,低浓度时呈黄色),在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制备、收集、吸收并制取NaClO2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图中装置有一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
(3)D中吸收ClO2后生成NaClO2、NaHCO3___________
(4)E中溶液变蓝,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ClO2在D装置中充分吸收,理由是___________
(5)提高ClO2吸收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加快滴加稀硫酸的速度
B.减缓滴加稀硫酸的速度
C.装置D、E中长导管口加装多孔球泡
(6)E装置吸收逸出的少量ClO2后所得溶液(pH为5.5~6.5)中含有少量。当pH≤2.0时,能被I-还原。检验E装置溶液中存在少量的实验方案是:取一定体积E装置中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加入___________试剂多次萃取、分液,直至向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显蓝色。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pH≤2.0,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2020-12-17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为丰富课本所学的SO2性质,设计了下列系列实验:
(1)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收集SO2以验证其氧化性

①Na2SO3久置于空气中易变质,体现了Na2SO3具有___________性。
②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若将集气瓶换成盛有Na2S溶液的广口瓶,通气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淡黄色浑浊现象,经测定,产物中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的酸式盐。则该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用下图装置验证H2SO3比H2CO3酸性强

①试剂X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当观察到___________,即证明H2SO3比H2CO3酸性强。
4 . 为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实验ⅲ中MnO2做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D.综合实验表明,实验ⅱ酚酞褪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变弱
2020-09-10更新 | 148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化学小组欲探究NO的氧化性及其还原产物。
(1)提出问题
甲同学认为只有溶液中同时存在H+时,NO才有氧化性;
乙同学不赞成甲同学观点,他认为NO自身就具有氧化性,依据是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小组同学为解决上述争论,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I实验Ⅱ实验Ⅲ
操作
现象微热,产生无色气泡,至液面上方变为浅红棕色。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片刻,靠近酒精灯火焰,没有爆鸣声。微热,产生无色气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片刻,靠近酒精灯火焰,没有爆鸣声。微热,产生无色气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片刻,靠近酒精灯火焰,没有爆鸣声。

①实验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实验Ⅱ滴加两滴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产生的无色气泡为___________
③实验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先产生白色浑浊,后又消失。则实验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结论:由实验I、Ⅱ、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020-07-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处工厂排出的烟道气中含氮氧化物(主要为NO、NO2)、粉尘和少量水蒸气。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该工厂排出的烟道气进行处理,并检测其氮氧化物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放置无碱玻璃棉,其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装置C中盛放的化学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2)装置D中主要发生:2NaOH+2NO2=NaNO2+NaNO3+H2O;2NaOH+NO+NO2=2NaNO2+H2O
①若反应后尾气无残留,则参加反应的NO2、NO物质的量比值为_______(填字母)。
a.≥1                                 b.≤1                                 c.任意值
②可使用适量酸性H2O2溶液,将溶液中的NO2全部氧化为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溶液中NO3直接排放在水体中也会造成污染,现用活泼金属将溶液中NO3转化为N2,实现氮元素的脱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适量(2)中H2O2处理后的溶液,调节pH至中性,蒸发浓缩,得到c(NO3)为0.100mol·L-1的溶液甲。
步骤二、现量取50mL溶液甲,分别用金属铝、金属铁和铝铁合金在45℃、惰性气体氛围中对溶液乙进行氮脱除。
步骤三、重复实验2~3次,溶液中NO3的残留情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金属铝和金属铁在0~3h内,NO3的脱除效率均很低,几乎没被脱除,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0~3h内铝铁合金的氮脱除效率比金属铝、金属铁大得多,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
(4)气囊用来储存处理后气体,其中可能含少量NO气体,可用酸性NaClO溶液来处理。HClO氧化NO生成NO3和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7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
(1)装置 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可以浸上NaOH溶液,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 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 K 并移去酒精灯。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____
a.水            b.酸性 KMnO4溶液               c.饱和 NaHSO3溶液        d.浓溴水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 .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SO2、Cl2的性质,并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图中盛放浓盐酸仪器的名称为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B、D中品红褪色。反应结束后,分别加热B、D中的试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B___、D___
(3)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写出S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4)有同学将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发现褪色效果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设计实验证明上述原因___
9 .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用来验证SO2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分析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棉球a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棉球b褪色,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C.棉球c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可以用氨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尾气
10 .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Fe3>I2
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但不滴落,说明Al2O3的熔点高于Al
D.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2019-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