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以海水为原料可获得钠、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1)将金属钠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产生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溶液  ②溶液  ③溶液   ④CuSO4溶液   ⑤饱和石灰水
(2)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氢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3)某膨松剂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学校兴趣小组为研究该膨松剂在加热情况下放出气体的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C、D、E中的试剂足量)。

①加热前,需向装置内通入空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装置A的作用_______,停止加热后,还需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
②将一定质量的膨松剂样品装入装置B中,装置B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填装置对应的标号)的质量测得。
③若没有装置E,可能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实验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则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L,膨松剂样品中所含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024-01-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都区大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2 . 2021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大量青铜器,如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等。如图中的文物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之一,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O2、CO2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请用学过的方法对其展开探究。

(1)根据以上信息,可以获知的Cu2(OH)2CO3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其中两点)。
(2)从不同的物质分类标准的角度分析,“铜绿”不属于___________
A.铜盐       B.碳酸盐       C.碱式盐       D.碱       E.含氧酸盐       F.碱
(3)从“铜绿”的组成、类别和性质的关联角度,预测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表达(注:选写两个你认为可以实现的反应方程式,并且尽可能使得到的产物形态不同)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以“铜绿”为反应物可以实现以下物质转化:

反应④使用的是气体还原剂,且得到的产物之一,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 . 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
方法Ⅰ用氨水将转化为,再氧化成
方法Ⅱ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CO、)将在高温下还原成单质硫
方法Ⅲ溶液吸收,再经电解转化为
(1)如果不对燃煤烟气脱硫,易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一般指的是pH小于___________的降雨。
(2)方法Ⅰ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
(3)能提高燃煤烟气中去除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填字母)。
A.增大氨水浓度B.升高反应温度
C.使燃煤烟气快速通过氨水D.通入空气使转化为
(4)采用方法Ⅰ脱硫,并不需要预先除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方法Ⅱ中CO将还原为S时,自身转化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对方法Ⅲ 吸收后的溶液加热可使吸收液再生,其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7)下图所示的是验证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棉球。将浓硫酸滴入装有亚硫酸钠固体的培养皿中。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
   
选项现象解释或结论
Aa处黄色褪去非金属性:Br>S
Bb处变为红色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Cc处变为蓝色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Dd处红色先褪去后恢复具有漂白性且漂白性不稳定
A.AB.BC.CD.D
2023-09-18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能溶于水,可用于制备B.受热易分解,可用来制造抗酸药物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D.铁粉能与反应,可用作食品保存的脱氧剂
2023-07-29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在室温下即可制备氯气,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的氯气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根据溴化钠和碘化钠中的现象可证明氧化性:Br2<I2
B.红墨水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C.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D.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2023-07-27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测试(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镓与铝的化学性质类似。从刚玉渣(含钛、镓的低硅铁合金,还含有少量氧化铝)回收镓的流程如图所示: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利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4.53.72.27.5
沉淀完全时的pH5.54.73.2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过程中禁止明火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
(2)“结晶”过程中得到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
(3)“中和沉淀”过程中pH应调节的范围为___________
(4)“碳酸化”过程中不能通入过量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为提高浸出率,可将刚玉渣研磨
B.“结晶”过程中得到的可作为净水剂
C.由流程图可知酸性:
D.“碱浸”过程中可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
(6)GaN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工业上常采用在1100℃条件下,利用Ga与反应可制备GaN,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3-07-10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7 .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某盐和混合研磨,产生该盐是
B某待测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待测液含有
C铜片与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生成气体
D常温时向盛有浓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投入铜片与铁片后,铜片逐渐溶解而铁片不溶解金属性:Cu>Fe
A.AB.BC.CD.D
2023-06-2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8 . 常温下反应能生成。实验室探究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气体B.用装置乙收集生成的
C.用装置丙检验生成D.蒸发丁中所得溶液得到纯净晶体
2023-06-2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利用Zn和溶液反应模拟地下水的脱硝过程,并探究脱硝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硝速率的影响。模拟过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用稀洗涤Zn粒,再用蒸馏水洗涤至接近中性;将溶液的pH调至2.5。
①用稀洗涤Zn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洗涤后的Zn粒,写出Zn与溶液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③锥形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套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将溶液的pH值调节为2.5,并通入氮气;将其中一套实验装置浸入热水浴中(或浸入冰水浴中);向三颈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且等质量的同种Zn粒,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时三颈瓶中的浓度。(已知: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②该实验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有生成。为测定反应液中的含量,取过滤后的滤液100mL,用酸性溶液滴定,消耗溶液的体积为16.00mL。(在此条件下不与酸性溶液反应)。计算过滤后的滤液中的物质量浓度__________
10 . 为探究的性质,采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少量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探究: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B中的试剂是品红溶液,B中溶液红色褪去,表现的性质___________
(3)若B中的试剂是酸性溶液,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被还原为)___________
(4)装置C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已知:可还原某含碲物质(主要成分为)溶液可得到粗碲。具体实验操作为:取该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待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在一定条件下,碲沉淀率与温度、还原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1、图2所示:

①由图可知,最适宜的温度和还原时间分别为___________
②图1中80℃后,升高温度,碲沉淀率几乎不再升高,甚至有下降趋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023-04-22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