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并检验醛基的方法。
资料:i.AgOH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常温下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色微溶于水的
ii.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转化为占参加反应的总量的百分比最大不超过10%。
Ⅰ.在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所用试剂的配制方式和存放时间不同,实验现象不同。(注:以下试剂若无特殊说明,均为新制)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先产生棕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2溶液中逐滴加入在空气中存放一段时间的2%氨水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3(酸化)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至过量溶液始终澄清
(1)NH3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
(2)结合资料ii,写出实验1中加入少量氨水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已知,实验2中白色沉淀加硝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实验2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4)对比实验1和3,分析实验3中“溶液始终澄清”的原因是_______
Ⅱ.用实验1配制出的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资料:可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5)银氨溶液与CH3CHO的反应中,电极反应式:
还原反应:Ag++e-=Ag;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向银氨溶液中加入3滴,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5向银氨溶液中加入1滴10% NaOH溶液后,滴入3滴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
(6)实验5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按照实验5的方法,将乙醛换成丙酮,水浴加热后也能产生银镜。
综合上述实验,实验4是检验醛基的最合理方法。
2023-01-05更新 | 4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mol/LKMnO4溶液、0.40mol/L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反应温度/℃
2.02.0020
2.01.01.0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硫酸       c.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i.紫色溶液转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 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反应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②在第ii阶段的反应速率较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据此推测,若在第ii阶段将调节至,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7)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3 . 海洋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应得到重视。如从海藻灰中可得到NaI溶液。
(1)以NaI溶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变化和操作,可得到粗碘,进一步提纯粗碘时,不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以空气氧化NaI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pH = a现象
I34分钟左右,溶液呈黄色
760分钟左右,溶液呈浅黄色
810小时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1010小时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用CCl4萃取反应后I、II、III、IV 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均为无色,取萃取后的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I、Ⅱ的溶液变蓝色;III的溶液蓝色不明显、Ⅳ的溶液未变蓝。
i.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I2易溶于Na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II的萃取现象:

用CCl4萃取Ⅰ、II反应后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颜色均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查阅资料:pH <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pH≥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某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 = 10的条件下实验Ⅳ确实可以发生I能被O2氧化为I2的反应,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试剂1是___________;试剂2是 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30 min )。
③综合实验现象。说明I被空气氧化的影响因素及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
(3)测定NaI溶液中I含量。
量取25.00 mL,NaI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少量稀H2SO4和稍过量的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升华,取下锥形瓶冷却后,用c mol· L-1酸性标准KMnO4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平均每次消耗KMnO4溶液VmL(已知反应:2Fe3+ +2I=2Fe2++ I2 、5Fe2+++8H+=5Fe3++Mn2+ +4H2O)。
①该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__________
②根据滴定有关数据,该NaI溶液中I含量是 ___________g·L-1
2021-04-24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为探究Mg与NH4Cl溶液反应机理,常温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g,分别加入到选取的实验试剂中。
资料:①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②Cl-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15mL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2)
25mL 1.0 mol/L NH4Cl溶液(pH=4.6)剧烈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1)经检验实验2中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H3,检验方法是____。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小试管中气体为H2
(2)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将洗涤后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推测沉淀中含有____,灰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填化学式)。
(3)甲同学认为实验2比实验1反应剧烈的原因是NH4Cl溶液中c(H+)大,与Mg反应快。用化学用语解释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
(4)乙同学通过实验3证明甲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实验实验装置
3
①试剂X是_______
②由实验3获取的证据为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实验2反应剧烈的原因,进行实验4。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45 mL NH4Cl乙醇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经检验为H2)
依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Mg能与反应生成H2。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需要补充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6)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1-04-04更新 | 57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在电压12V电流3A的条件下电解2mol/L的氯化铜溶液并探究其产物的性质。

(1)根据电解原理,预测:阴极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解氯化铜溶液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小组同学在实际电解过程中,意外的观察到下表的实验现象:

条件

电极

现象

电压12V
电流3A
阴极3min后,附近溶液变成棕褐色。30min后,溶液变成深棕褐色。电极底部表面有少量红色金属生成,还有少量白色物质。
阳极开始出现少量气泡,后来气泡增多。

实验小组学生对阴极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资料1:CuCl是白色的难溶物,用Cu还原CuCl2溶液可以得到CuCl沉淀,它易溶于浓盐酸,用水稀释CuCl的浓盐酸溶液则又析出CuCl白色沉淀。
资料2:[CuCl2.CuCl2(H2O)]-(棕褐色)CuCl+Cu2++3Cl-+H2O。
Ⅰ.探究阴极表面产生的白色物质:
①根据资料写出Cu还原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学生为了确定阴极产物进行实验A:取2mol/L的CuCl2溶液,加入铜粉,充分振荡,几分钟后,试管底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出白色固体,加入浓盐酸,固体溶解,加水稀释,又析出白色沉淀。
如果要确认阴极产生的白色沉淀是CuCl,还需要进行对照实验B,该实验的设计方案是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A和实验B的对比,可以确定阴极产生的白色固体是CuCl。
Ⅱ.探究阴极区域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
猜想1:可能是Cu2+与高浓度的Cl-发生络合反应所致。
实验C:向2mol/L的CuCl2溶液中加入______,溶液呈现绿色,没有变成棕褐色。
实验结论:溶液颜色呈现棕褐色______(填“是”或者“不是”)由于Cu2+与高浓度的Cl-发生络合反应所致。
猜想2:棕褐色溶液可能与+1价Cu有关。
实验D:用铜粉和2mol/L的CuCl2溶液反应制备[CuCl2•CuCl2(H2O)],取少量该标准溶液与实验中得到的棕褐色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步骤一:配制标准[CuCl2.CuCl2(H2O)]-棕褐色溶液进行稀释,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步骤二:取阴极附近的棕褐色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进行对照,请画出对照实验的流程图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对照实验,确认棕褐色溶液与+1价Cu有关。
2020-09-16更新 | 4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6 . 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I.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3Br2 ↓+3HBr
测定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待测废水于250mL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amol/L浓溴水(过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0.10mol/LKI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1mL。(反应原理:I2+2Na2S2O3=2NaI+Na2S4O6)
把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述各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mL(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1)步骤1中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________
(2)步骤2中塞紧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
(3)步骤4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_mg/L(用含V1、V2的代数式表示)。
(5)如果“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仰视读数,则测得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V1mL(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的“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_
II.处理废水。
采用Ti基PbO2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阴极上产生H2O2。通过交替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CO2和H2O。
(6)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
(7)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H2O2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020-06-29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 . 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

测定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待测废水于锥形瓶中。
步骤2:将浓溴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反应原理:)。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溶液
(1)“步骤1”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溴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________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
Ⅱ.处理废水。采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阴极上产生。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
(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
回答下列问题:
(1)“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3)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4)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020-04-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十三 综合题中的滴定问题(真题汇编)-2020年高考二轮模块化复习之《化学基本原理》名师讲案与提分特训
2010·上海·二模
9 . 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已知三聚氰胺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为测定三聚氰胺的组成,用下列各仪器装置,在过量的氧气流中将2.52g三聚氰胺样品氧化成CO2、H2O和N2,装置F中CuO的作用是氧化没有燃烧完全的CO。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向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g接 接j、k接 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实验前后称得A、B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增加2.64g和1.08g,则三聚氰胺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___
(4)目前较多采用以尿素为原料,在0.1MPa下,390℃左右时,以硅胶做催化剂合成三聚氰胺。反应过程中,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试写出制备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___
(5)按(1)的连接方法,此实验装置存在的缺点是___,原因是___
2020-04-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0 . 砷为VA族元素,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含砷有毒废弃物需处理与检测。
I.冶炼废水中砷元素主要以亚砷酸(H3AsO3)形式存在,可用化学沉降法处理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As2S3与过量的S2存在以下反应:As2S3(s)+3S2(aq)2AsS33(aq);
②亚砷酸盐的溶解性大于相应砷酸盐。
(1)亚砷酸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砷酸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______
(2)“一级沉砷”中FeSO4的作用是_____;“二级沉砷”中H2O2与含砷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沉淀X为____(填化学式)。
Ⅱ.冶炼废渣中的砷元素主要以As2S3的形式存在,粉碎后与锌粉混合,加入H2SO4共热,生成AsH3气体。将AsH3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生成银镜和As2O3
(4)AsH3的电子式为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