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江南制造局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之中,非但清军使用了新式的西洋武器,农民起义军也使用了同类武器。这促使曾国藩、李鸿章等有识之士认识到生产该类武器的重要性,江南制造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当近代新式企业在中国的大地上产生时,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资本的列强环伺周围,各国通过在中国设矿、办厂、修筑铁路,垄断了中国的工商业,如何挽回这些利权是晚清企业面临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

——摘编自侯中军《试论江南制造局与近代中国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


(1)阅读材料,概括江南制造局诞生的背景。

江南机器制造局大事记

1867造出第一批德国毛瑟11毫米前膛步枪和第一台车床
1868制造了第一艘蒸汽推进的新式轮船。同年建立翻译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1874建成中国第一座铅室法硫酸厂
1876制造了第一艘铁甲军舰“金鸥”号
1878制造了第一架钢制火炮
1891制成第一炉钢水、第一磅无烟火药
1898创办工艺学堂,招收学员,学习化学工艺、机器工艺

——依据张静《李鸿章集团和江南制造局》、张寿椿《江南制造局》等整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制造局的历史意义。
2023-01-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材料一   秦合并六国,成为跨地区的统一的国家。此后,合了分,分了合,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是,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以说,统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趋势。

     ——刘家和《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

(1)概括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膨胀,清政府试图整顿并收回各项权力,但未收到预期效果,而地方督抚却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

       ——摘编自王雪华《督抚与清代政治》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督抚制度的变化。
3 . 民本・民富・国强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很多治国思想,节录如下: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历立国之本。郑观应提出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马建忠认为“民富,商务为首”,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主张“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将工作的重心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西方国家通过工业化迅速强大的事实、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工业 化探索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借鉴等使得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工业化道路,寄希望于通过工业化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使国家能在短期内强大起来。

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是首先重要并能 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953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财经 会议结论时,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 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富民强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相关具 体表述如下:

①1979年3月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②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概括材料中治国思想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分析产生原因及影响。
(2)与古代相比,晚清时期的“民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4)仿照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富国强与         ”角度提炼一 个主题,运用相关史实对该主题加以简单说明。(抄写示例不得分)
【示例】
主题:民富国强与党的政策
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4 . 《人民画报》

材料一   《人民画报》创刊于19468月,以摄影图片的方式报道当时的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画报。第2期刊载的被俘的赵锡田、刘广信与其他国民党军军官的照片曾经被上海的《群众》周刊转载,有力地戳穿了国民党制造的蒋军在前线胜利辉煌的谎言。第5期刊有解放汤阴、活捉孙殿英、全歼蒋军第二快速纵队等重大胜利场面的照片。第6期出版了《爱国杀敌英雄王克勤》小册子,刊登十幅系列照片,介绍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第8期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特大号。

材料二   下列图像资料选取于《人民画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民画报》所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内容。结合所学,指出第8期封面照片所示历史事件的战略意义。
(2)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任选一类,自拟题目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1-29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步、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年过渡、三千年巩固、两千年转型”七个阶段。其中五千年进入指的是(     
A.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趋于稳定B.实现了对王畿地区之外区域的控制
C.阶级分化较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D.王位父死子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 . 下图为《1840-1900 年中国重大史事示意图》。下列全面概括出示意图内容的是(     
A.列强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B.清朝统治阶级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C.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努力
D.农民运动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
7 . 新兴与发展

材料一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于1981年率先提出了“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s)概念,以进步、发展与活力来概括发展中国家中那部分发展较好国家的基本特征。有中国学者经过综合测算甄选,界定新兴市场国家为30个,简称为“E30”。

新兴市场国家分布示意图(E30,图中阴影部分)


不同类型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全球占比(%)

年份1998—20022003-20072008-2012201320142015
发达国家55.3751.2345.0242.1041.4841.06
新兴市场国家
(E30)
35.3438.9644.6047.3948.0347.31

——胡必亮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测度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中国“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


——编自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E30的地区分布特点。概括其GDP在全球占比的变化趋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现过若干高峰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0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外舆论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资料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致蒋介石等密电一组》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的信》
中央档案馆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中央档案馆整理《日本侵华战犯笔供》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1年9月20日上海《申报》社评《日军突然占据沈阳》
《铁路破坏的真相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卑鄙的真面目》,1931年9月19日“日本工会全国协议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
九一八事变一周后,苏联《真理报》发表题为《日本帝国主义在满洲》的长篇政论
1931年11月天津《大公报》发表《转祸为福在共同努力》《国家真到严重关头》等文章
胡适1931 年9月19日日记(详见《胡适全集》第32卷)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报刊的报道不仅表达了各自的主张,也体现了各不相同的立场,如:《红旗周报》刊载《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将日本军国主义定性为屠杀中国民众的万恶强盗,指出其目的就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天津《大公报》发表多篇文章,主张在自卫的前提下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不赞成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不能一味地依赖国联,但不反对国联介入中日争端,更不反对国民政府利用国联和国际舆论与日本进行外交斗争;不赞成国民党提.出的“剿共抗日”口号,主张建立包括各阶级各党派在内的“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共产党发表宣言称:“日本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占领满蒙的第一步……这不是别的,这就是准备好的反对中国和日本劳动人民,这是野蛮的掠夺者的军事冒险行为”。英国《泰晤士报》认为日军对沈阳的袭击是一次有准备的军事行动,并批评日军屡次违反承诺的行为,但并不认为其行动具有侵略性,而且指出中国军队的挑衅行为也是导致日本采取行动的一大因素。

——摘编自安平、曹策《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研究综述》等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媒体报道中的各自主张(或观点)。并对其各自主张(或观点)进行简要分析。(注: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23-01-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材料一



(1)观察上图,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2)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清朝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并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149次组卷 | 1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