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书》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开皇)六年(586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这反映出隋朝(     
A.社会秩序的稳定B.统治阶级的腐化
C.国力的繁荣强盛D.民族矛盾的缓和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144年,西汉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郡的数量增加至43个,远多于与之并存的25个诸侯国的数量。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条件是(     
A.七国叛乱的平定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
C.治国理念的转变D.“推恩令”的实施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汉文帝在《遗匈奴书》中说先帝(高祖)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则多次策问贤良如何“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汉代(     
A.经济发展影响治国理念B.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C.地方治理体系渐趋完善D.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7日内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河北·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元鼎二年(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行货币;元鼎四年(前113年)收兑郡国钱基本完成后,明令禁止郡国钱流通。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商品贸易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完善货币体系
7日内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

——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共同声明”的名称,并简述“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的具体成果。从东方主战场的角度阐释时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在这两个地区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努力。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4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下发《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该指示要求从全局出发科学制定工资标准,凡农业、手工业、店员工资,“不宜过高和过苛”,“不高于公营工厂工资待遇”,工人伤亡抚恤“不能超过抗日阵亡将士之抚恤,否则将影响部队”。该要求(     
A.落实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促进了百团大战的发动
C.凸显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D.契合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加强地方控制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孔子认为,真挚的血缘亲情是“仁之本”,人有了这种真情感并且依照这种情感推衍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反映了孔子重视(       
A.贵贱有序B.人性本善C.人伦道德D.天人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