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1-06-13更新 | 9282次组卷 | 4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禁酒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夏禹颁布的“绝旨酒”。汉初,丞相萧何制定法令禁“无故群饮”,除特殊的场合和饮酒日,不许三人以上者随意饮酒。实施严格之时对特殊场合和日子也有限制,如西汉时某些郡国特别规定:禁民嫁娶时以酒食相贺。汉代的“禁群饮”是周公《酒诰》政策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处罚措施由“予其杀”转变为“罚金四两”。据史料记载汉政府还曾多次禁酤(禁止买卖酒),如《汉书》卷五《景帝纪》:“中三年,夏旱,禁酤酒”。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中国古代第一次实行榷酒政策。榷酒,就是政府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酒类,由政府独专其利。十七年后,又改专卖为征税,每升税四钱。榷酒税酒实质上是变相的“禁酒令”,顺应了时代要求。有汉一代,由于种种原因,酒禁的各项措施并不能得到彻底的实施。

——摘编自陈严《论秦汉时期的禁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禁酒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禁酒政策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家政策在秦统一以后有所增减,但却不是以保持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变化,而是统一再统一造成的过度封闭。它由奖励耕战、加强君权、制约大臣,转变为普遍的刑杀。所有事物 都归结为法律程序,并尽可能地被实施重刑。法令的约束从主要针对上层官吏扩大到了全社会各个阶层。秦二世即位以后,又进一步将秦始皇勤于理政、经常出巡的法家作风,转变为不见大臣的制御之术。结果是人人自危,刑戮相望。

——摘编自张京华《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材料二 刘邦的西汉王朝,是建立在经济崩溃、百业待兴的基础之上的政权。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刘邦在自己有能力、能够控制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行使中央直接控制的权力;对自己力所不及的地区,则分封诸王,由自己的刘姓子孙去控制,让他们代中央去管辖,协助控制…… 汉初的五六十年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诸侯坐大历来是对中央集权最大威胁。“七国之乱”本身就是证明,这个危害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而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一识,概括秦朝“统一再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对秦朝统治策略进行调整的原因,并对其调整进行简要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5次组卷 | 3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蒙古衙门随后改为理藩院。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故乾隆皇帝说:“变、户、刑三部及理藩院均属紧要。”作为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及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清朝覆灭,理藩部机构也随之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赵云田《清朝的理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藩院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2021-05-3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24日。作战双方是中方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与日方第11军。这次会战,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防御作战。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以夜袭、伏击、侧击、截击等多种方法逐步消耗敌军,消磨锐气,然后再使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对敌方部队予以歼灭。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包围攻城的日十一军。日将阿南惟几仍然错误命令继续攻打长沙,从而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只好强行突围。1月16日,会战以中方胜利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结合材料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军队及胜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2021-08-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美苏为朝鲜统一进行的谈判陷入僵局……1950624日,朝鲜内战爆发了。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要求立即停火、要求朝鲜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的提案……19537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南、朝鲜之间的分界线大体上仍与战前相同。美国在这场未经宣战的战争中损失了数万人;韩国方面死伤和失踪人数总计超过100万,朝鲜和中国各自的伤亡人数也都达到这个数字……战争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美国自己就耗资150亿美元,但是美国经济本身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美国的军事需要。所以战争又刺激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

——摘编自余起芬《战后局部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2021-05-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高颎(541—607),隋代第一名臣。字昭玄,一名敏,渤海落(今河北景县)人。颎少时明敏有器局,略涉文史,尤善辞令。开皇元年,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新律废除了枭首、减轻了徒刑。隋代户等的划分因长吏怠情,多有不实。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推行输籍定样的措施,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300家或500家为一团,按中央标准确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利用这一方法,将大量隐漏、选亡的农民转为国家编户。开皇九年,隋军大举伐陈。晋王杨广等为行军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三军咨禀,皆取断于颎。这次战争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纷争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高颎不但才能出众,而且善于识拔人才。隋朝有名的文武大臣,几乎都出于他的引荐。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颎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高颎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1-04-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引进栽培了许多来自域外的农作物品种。源于西亚的小麦在汉代得以推广,唐朝之后甚至取代了中国原产的粟,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汉代以后,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以麦豆秋杂轮作复种二年三熟制为主要形式的轮作复种制;长江流域在唐代以后也发展了稻麦两熟制。宋代占城稻的推广,尤其是明清之际大量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而又高产的美洲作物引入中国,使得难以利用的荒山、丘陵、滩涂得以开发,从而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了中国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

——摘编自王思明、刘启振《中华农业文明的融合与再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二   棉花的种植,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宋元之际,棉花从海南和西北地区传播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农书》认为,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带毡毯之用,以补衣缨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和利用棉花的特点。
2021-08-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