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费经验。
2023-01-10更新 | 390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国现代工业在1914-1920年的总平均增长年率为13.8%,其中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有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大型工商业企业集团的出现,据统计,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公司,1920年比1912年增长了2.5倍。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各地已有不少以共产党或共产主义小组名义出现的,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共产主义团体。在这些团体联合组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过程中,革命成功之后正在广泛寻求盟友的苏俄给予了大力支持。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及历史意义。
2022-03-04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一元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富国强兵”。商鞅认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只能是“刑赏”,而其中“赏”的内容和对象也必须是绝对单一的。在“赏”与“刑”之间,“刑”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应该单一地采用重刑。使“重刑”明确化、系统化的最佳手段是建立“法”。采用单一的重刑手段,而其直接对象只能是活生生的、复杂的人。他主张用强制手段使百姓成份绝对单一化,其次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进一步彻底单一化。商鞅一元化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过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是以“外儒内法”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晓《“单一”而非“多元”:论商鞅思想的一元化》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一元化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一元化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朱熹注《四书》后,“中国热”兴起,“中国学”正式成为欧洲显学。到17世纪末叶已有数十种中国经典译本在欧洲流行,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五经,还有《乐经》《孝经》《幼学》和朱熹的著作,均被翻译成西方多种文字在西方发行。此外,欧洲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不断涌现,其影响所至甚至超过中国经典原著本身。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家大多是自然神论者。在他们看来,孔子的学说恰恰也是一种自然神论,他们认为,在儒家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天、道、礼或理,就是这个造物的上帝它要求人们无论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因而主张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哲学的宗教”来代替启示的宗教。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东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热”在欧洲兴起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