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部分宪法

时间名称说明
1908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期间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主要参照日本1889年宪法。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共14条,专制色彩明显。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宪法精髓。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体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也存在因人设法的问题,后被袁世凯废除。

材料二   195211月,党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制定宪法。1953元旦,《人民日报》在社论里把制定宪法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1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在广泛参考了西方国家宪法和民国时期宪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经过七个多月的努力,前后易稿二十余次,最终形成了宪法初稿。宪法初稿先后经中央政治局确认和民主党派讨论后公布,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约有1亿5千万人参与了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达138万多条。在合理吸收民众建议之后,宪法最终定稿。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这部宪法。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民主宪法,这(五四宪法)将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宪法。

——摘编自王人博《法的中国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制宪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民国时期与新中国初期在制宪实践上的异同。
2021-04-24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殷因于厦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般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カ而养足(供给充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爷爷)未死而有ニ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周)文王处丰,缟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劝化)西戎,送王(称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表示依附)者三十有六国;荆(楚)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国),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低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摘编自《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子研究政治的角度与孔子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韩非子“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的思想。
3 .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李唐王朝建立后,与唐朝对抗的薛举、刘武周等均依靠突厥与唐对峙。东突厥不断地派兵南下,侵扰唐朝边地,甚至进兵长安。贞观四年(630年),唐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部属纷纷自立、天灾人祸之际,派大军将其征服,东突厥政权灭亡。太宗接受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段。其思路是既可保持突厥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又可消除他们返回旧有地区重新崛起的企图。具体的方式是设立羁縻府州。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指外族依附唐朝、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府州体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他们有觐见皇帝、缴纳贡赋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归自己掌握。

材料二   羁縻府是为保证唐朝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而设置的,必须执行唐朝法令,体现出唐廷对诸民族的安抚与控制。但是它是以唐朝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而且羁縻府州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施羁縻府州体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现代中国与世界经济

材料一   自新中国成立伊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提法,基本上就是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联结,表现为以公有制主导为基础的资本深化发展路径。在1952~2018年,整体经济的总支出、总消费和总投资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8.1%、7.1%和10.0%,投资增长显著领先于消费增长。分时段看,三者在1952~1978年分别是6.1%、4.7%和9.4%,在1978~2018年分别是9.4%.8.7%和10.4%。

材料二   后进发展失落,这是一个往往被遮蔽的事实,而遮蔽的直接力量来自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世界范围的主流学术和主导政策信条。按照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和政治学一社会学中的现代化理论,后进社会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唯此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各个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让自己被承认是文明的一部分,让社会成员得享自由和富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卢获《“积累”革命一新中国经济变革的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矛盾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析。
2021-10-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等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集中体现在以普选为基础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两个方面。为了在选举中也实现“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这样的模式,实际就是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全民参政的民主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共产党治下各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一中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材料二   多党合作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功能。第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而言包括拓展了政治参与,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构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这种协商民主网以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为基本特征的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第二,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角色,即代表所联系的特定社会群体,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信息提供者角色:民主监督者角色。第三,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动员,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第四,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各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成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那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成、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7 . 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导致亡国的教训,有“我闻殷坠命唯殷边得包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字样,其中"股正百辟”是内服官的概括,“殷边侯甸"是外服官的概括。由此可知
A.商朝已形成较完备的官制B.分封制的确立
C.商王加强对周边地区统治D.中央集权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官修《明史》的基本情况表(部分)

类别概况
体例延用了传统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其中列传部分,继承了汉族政权编史的基本分类传统,如《文苑传》《儒林传》等。不同以往把少数民族归入蛮夷传,更侧重从地域的视角来编撰
内容《太祖本记》记载“罢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太祖遗诏)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忠义传》共七卷,详细的记述忠义之士,并大加赞扬。除此之外,对两类人群进行详细记载,一类是“孝义”,记载了七十多人的孝义行为,另一类是“列女”,记载也有数百人之多
《流贼传》中对农民起义军处处以“贼”相称,对起义军进入北京城的情况大肆歪曲:“贼又编排甲,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嵘死相望”

——摘编自石中玉《清初《明史》的编撰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官修《明史》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官修《明史》的史料价值。
2021-05-11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孝孺(1357—1403),明初著名政治家,天资聪颖,自幼受到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对圣贤事迹神往向学。其父方克勤为官以民生为念,恪尽职守,广受好评,其侍父宦游,深受言传身教,方孝孺曾被举荐给朱元璋,未受重用。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凡军国大事,都必定征求他的意见。他欲尽复三代之治,把理想变为现实,辅助建文帝省刑、减赋,更定官制,锐意文治,力图改变洪武以来严苛峻急的统治政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有谋士特意对朱棣提到“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应允不杀方孝孺。攻下南京后,朱棣召见方孝孺,令其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而被诛,他下令藏方孝孺之文者罪至死。但明中叶以后,方孝孺的文集被一再刊刻传诵。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方孝孺被建文帝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方孝孺的改革及遭遇。
10 . 下列叙述中哪项最能概括董仲舒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D.一生注重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