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251次组卷 | 35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统测(一)历史试题
4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016-11-27更新 | 5513次组卷 | 15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B.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
6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
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
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
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
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
8 .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战,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
A.禅让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2016-11-27更新 | 308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届海南儋州市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10 . 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