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具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李大利《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19239月—19244

材料二   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政策……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中的各次胜利。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材料三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上义过程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材料四   邓小平把能否大胆改革开放看作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依据上述至少两则以上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山东企业家陈光威以民营企业一企之力,挺起了国产碳纤维这个民族产业的脊梁,点燃了一道“民族之光”。

材料   陈光威,山东威海人,早年当过大队长、村支书,镇工办副主任。1987年,46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一家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厂长。上任后,他决定转产鱼竿。10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鱼竿生产企业。碳素钓杆需要进口碳纤维材料。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军工材料,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西方对中国碳纤维供应实行“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威得知科技部已经立项研发碳纤维的消息,他毫不犹豫表态要“为国家干点事”。碳纤维技术和装备是被国际企业封锁的,我国企业无经验可借鉴,只能自学成材。陈光威在随后的15年里,总共自筹投入了40多亿元。

2004年,光威集团研发出国产T300级碳纤维,中国第一次有了碳纤维;他们相继突破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2017年国家领导人看望陈光威时说“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4天之后,陈光威因病去世。目前,光威集团承担了多个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已经为我国军方提供了近千架战机所需的碳纤维材料。

——摘编自陈润、谢再红、邱恒明《民族之光:陈光威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日记,书信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记、书信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严密的组织体系与强大的领导力保证成为基层社会组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在城市,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抓手,将从业人员逐步组织起来,“单位制”的整合管理职能得以发挥。对于没有单位的一般居民,则采取“街居制”管理体制。在农村,通过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合作化发展道路,人民公社是最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1958年版《户口登记条例》主张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明确人口流动应严格遵循出具手续证明的规定。改革开放使二元户籍制度逐渐被打破。在城市,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和机构于1980年重新恢复。1986年,为满足居民需求和实现社会管理功能,首次引入“社区”概念。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和城镇单位制的日渐瓦解,社会流动日趋加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管控”开始放松,并逐步向“管理”过渡。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之后,基层社会逐渐从政治束缚中摆脱出来,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开始分离,社会成员的自主性不断增强。

——魏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式变迁与主要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获得的启示。
2023-1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一时期的壁画也发生了地域性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艺术传统的多样性。许多壁画创作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北方少数民族、江南等地区的艺术中常见的各种手法相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民族的交融促进了中国独特壁画风格的发展,也对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王芷冉《民族融合视域下魏晋南北朝壁画创作研究》

材料二   早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画主要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反映,随着契丹民族的崛起和进入中国北方地区,辽代中后期墓葬壁画逐渐显露出同中原文化趋同的特点。

——摘编自石惠杰等《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壁画及其发展现状》

材料三   五代十国时期壁画图像主题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展现了极大的自由性和区域性特点。宋代墓室壁画风格有别于唐代墓室壁画中森严的礼制规范,在题材上丰富多样,且更加生活化,宋代成为继汉唐以后壁画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高峰期。

——摘编自金凡茜《宋代墓室壁画中世俗之美演变的成因分析》

(1)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原因。
(2)指出古代壁画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谈谈古代壁画的价值。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进的时代·时代中的思想

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最初的根本出发点即是维护民国来之不易的共和国体。随后,陈独秀提出国民应“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他在被后世认作《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提到:“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摘编自赵菲《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以政治思想与文化主张为中心》

(1)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陈独秀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新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023-12-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镇宁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摘编自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他以“百花园”为喻强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丽多彩的“百花园”。”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两国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史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选自习近平主席给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的复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在思想上存在的现象,并及分析其“不同的方向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影响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的信息,谈谈您对文明互鉴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流传着以嫦娥奔月为代表的“飞天”神话,同时也有很多飞天的尝试。《汉书·王莽传》记载,当时有人使用鸟羽制成两只人工翅膀捆绑在身上,再装上环钮等器件,弹地而起后飞了数百步。宋代,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手段——火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箭可以飞得更远。明代,中国的火箭技术更加发达,出现了原始的两级火箭——火龙出水。火箭的发明,给人们遨游太空的梦想带来了新希望。据一些西方文献记载,明朝初年,一位叫做“万户”的官员做了一次“飞天”试验。他将47支火箭和两只风筝绑在椅子上,点燃火箭试图飞向天空,但是飞天椅最后摔到山坡下,他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的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也被认为是“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17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看到了航天科技工业在国防建设、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对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创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这是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航天技术纳入“863”计划。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先后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用不到30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摘编自林溪《中国“飞天简史”:从梦想到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分析万户飞天尝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新中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并谈谈这一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4-02-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陆交通也得到较大发展。当时各种工农业产品,比如驰名中外的丝绸就是通过水陆交通运往海内外的。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通过对外交往,扬威海外。西汉中期,海运达相当规模,北起渤海湾,南至两广一带沿海均已通航。除了内海,还与海外通航,当时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远洋船队。航行活动十分活跃,东至日本,西抵印度半岛南部,南至南洋诸岛,北上朝鲜。

——摘编自夕即《西汉时期的航海业》

材料二   《郑和航海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航海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航海业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航海业发展的认识。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