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碰。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延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边疆治理制度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朝设南、北面官,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北面官掌治契丹与诣部,不管他们生活在哪里;南面官掌治汉人。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南面包括汉人与渤海人居住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北面为契丹及其属部居住的地区。北面官本质上是部落领袖的私人扈从,南面官相比更加成熟,模仿了唐和五代的官制。

——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材料二   西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制度。李元昊仿宋里置书令,设十六司,官制渐备。毅宗李谅祚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

书学士等官,增设昂聂、昂星、谟个、阿泥等本族官号。

——摘编自《宋史·夏国传》等

材料三   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颁新官制及换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勤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

——《金史·百官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辽代职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夏金职官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意义。
2024-06-30更新 | 120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甘肃高考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进一步推广使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增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禁止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也有所变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诏令:“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这给长期以来受社会抑商观念压制、束缚的商人提供了机会,让他们有了入仕的可能和依据。除此之外,联姻也是商人入仕的一种通用方法。与此同时,商人与皇室、官吏等联姻也是一个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办法。宋朝时期还有“榜下捉婿”的风气,宰相贵戚经常选婚于考场,而不论其出身,商人子弟也被列在其中。一直以来,社会对商人的评价都是很低的,“无商不奸”的说法普遍存在。然而,宋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却有着不同的观点。范仲淹在《四民诗·商》中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他对传统的轻商、蔑商观念提出强烈抗议。

——摘编自郑泉《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及商业弊政》

材料二:明朝中期以后,商业的发展催生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传统生活观念的反思,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都给人们对思考自身本性和自身性质提供了舆论基础和社会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得从事商业的人数逐渐增加,过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转而从事商业活动,“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由于商业发展的影响,社会对商人地位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商人由原来居四民之末,逐渐变成居于士之后,甚至有人认为,商人的地位比士还要高。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何心隐指出:“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当时的政府官员对商业的地位也给予了重视,张居正就强调“厚商而利农”。

——摘编自张立新《明清商业、消费观念与商人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6-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韩涛《唐代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研究》等

材料二   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


   
                    图3 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

——摘编自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唐代进士籍贯分布的因素并加以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认为“天覆地载,人居于中”,“天道”与“人事”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星占”备受尊崇。古人还以“正朔”代表历法,每当朝代更替时,新的朝代都会制定一套新的历法,即“改正朔”。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王朝的崛起。汉代采用太初历,其优点是解决了秦及汉初颛顼历与民俗相矛盾的问题,它明确规定一回归年由二十四节气组成。祖冲之将岁差法引进大明历,这就开创了中国历法改用岁差的先河。南宋统天历提出了回归年长度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的观点,元代郭守敬对二十八宿距离测量的精确度是空前的,精确度较宋代提高了一倍。明代的《崇祯历书》、明末清初的《天经或问》等,汇集了域外的历法成就。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   孙中山以阳历19121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这部历书将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一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变革的原因,指出其变革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历法改革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掌善货贸易之事”。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设计有关?
2024-09-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成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明中后期始,受经济思想领域新变化的影响,反传统、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潮在高度的专制压迫中蔚为风尚,例如“异端之尤”李贽等对孔孟教条的否定,对封建独断论的批判都是空前的;“左派”的泰州学派王学提倡的平民主义思想也是前所未有的。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等,更从不同侧面对宋明理学,乃至君主专制作了深刻批判。在文学领域,明中期,新兴文学的兴起,不仅在形式上超过“台阁体”文学和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学复古思潮,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冲破封建伦理的束缚,实现个性解放的文学魅力。从“童心说”到公安派的“独抒性灵”,再到“三言”“二拍”“四大名著”等,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正因如此,这一时期被学界比作先秦的诸子百家,甚至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展龙《明清文化特征刍议》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早期启蒙思潮“蔚为风尚”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早期启蒙思潮“蔚为风尚”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如下图

材料二   1945年中共七大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共一再强调对蒋介石的政策是“洗脸”而不是“砍头”,即逼迫蒋介石改变某些政策而不是将其推翻……这样就可以与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战时的合作和抗战后的谈判,希望他们改变政策。

——摘编自《党史博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与蒋介石国民党合作、谈判的历史史实。
2024-08-3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华文明推向前进。当然,历史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前进,有重复、有倒退,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总会有曲折、有反复,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总的讲,我们各民族的共同活动,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8-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