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又扎根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既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不仅包括如何认识和把握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还包括如何批判和扬弃其他国家的先行现代化模式,更包括如何总结和反思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摘编自杨凤城叶子豪《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14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3)(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解决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即后来的供销总社。供销社是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最基础的单元是农民社员,供销总社和基层供销社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国农村的庞大供销网络。农民的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统购统销,凭票供应,连接了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的生产与消费,与农民建立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综合性农业服务新路子,开始涉足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技术等领域。2002年,供销社提出了市场化改革方案,将供销社和供销社下属企业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盘活了存量资产。截至2017年底,全国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恢复到30多万个,2018年销售总额5.9万亿元,利润468亿元。

——摘编自黄道新主编《供销合作社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供销社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评述供销社前期及改革后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二   甲午战败对中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他们把“变法”不是定义为枝节修补,是以“全变”为鲜明指向。康有为对“全局”“全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为实现其目的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维新派提出的救国方案。
2024-05-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材料四: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1928年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中共开创出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新路?导致“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意义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2024-04-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在位时期,认为既有的法律不完善导致奸吏任意出入人靠、于是“诏中书令高闾集中秘书官等修改旧文,随例增减”,他本人更是直接参与了法律的制定。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孝文帝下诏:“其五族者降止同祖,三族止一门,门诛止身”,北魏特有的门房之诛被废除。孝文帝认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孝文帝时期建立了中华法系很有特色的制度:存留养亲制度,即犯有死罪的人、在其尊亲属尚在又无人供养时,允许该人奉养至其尊亲属死亡,然后再执行刑罚。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也仿照汉族实行俸禄制度,“给百官绢粟有差”。随后将法律最初规定的“枉法十匹,义驻二百匹大辟”改为了“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北魏的法制建设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魏志静《北魏孝文帝法律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的法律改革。
2024-03-15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新疆多由少数民族官员“米拉甫”“考克巴斯”直接管理灌溉、水讼等事务,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地方农田水利事务。民国二年,新疆设置了“水利委员会”。兴修水利的程序,一般是先由地方知事查勘当地情况呈报,然后水利委员会讨论研究后,派委员赴该地监督施工,而且工程告竣后还有总结经验的报告。新疆省政府中的政务、农矿等厅均设有管水机构,各县设建设科或农牧科主管辖境水利。为顺畅省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县的设置被大力推广。南疆地区的基层管理力度一直相对薄弱,政府用“乡约”制度,取代原有的“米拉甫”,乡约成为县知事渗入地方水利事务的主要途径。同时还设立“监工”,由县知事任免和管辖,作为当地水利工程的实际执行者,其构成也扩展为县衙官吏、军官、乡绅和普通农民。修渠以财政拨款、民间筹备经费、官民合办及官员私人垫资等形式进行。新疆的鸦片种植自乾隆时期已经存在,新疆省政府借烟苗调查对官、私荒地一并访查,并拨款借种,修渠垦荒,改烟户为农户。

——摘编自潘威、尹潇涵《民国初年新疆水利管理近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新疆水利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新疆水利改革的意义。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元(1635—1740),字易直,河北博野人。出身贫寒,曾学医养家。24岁时,从事教学工作,一直持续五十余年。颜元讲了一段王学,两年后得朱子《性理大全》,改奉朱学。35岁时,思想转变,认为理学空虚无用,非周孔正道,但也反对汉代章句之学,提出以“实”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他批判两千余年来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他认为教育有“安天下”、“成个性”双重作用。主张恢复尧舜周孔之道,倡导用“三事”、“六府”、“三物”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颜元晚年主办漳南书院,把书院分为“文事斋”、“武务斋”等六斋,将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颜元认为教人为学要主动,通过练习和实行来获取知识。颜元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市民阶层的利益,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施克灿《中国教育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颜元的教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颜元教育思想形成的因素。
2023-11-02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3)(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意,惟太史公能之”。如《李斯列传》开篇,李斯对比厕中与仓中之鼠后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刻画出他热衷富贵、狡诈自私、阿顺苟合的卑劣人格。对于李斯的非凡政治才干和显赫政绩——二十年间完成了几代先王未竟事业,又主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外攘四夷等——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不同于时贤的惊世骇俗之新论,独树一帜。“人皆以斯极忠而被王刑杀”,司马迁则考察相关事实以得出真相:始皇死后,赵高矫诏并劝诱李斯,李斯起初斥责其不忠有贰。但当赵高道出:“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时,李斯就苟合以求自安,并假惺惺地太息垂泪。司马迁点评道:“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摘编自田劲松《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进行人物评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认为李斯的功绩无法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的原因。

9 . 材料:任新民(1915﹣2017),安徽省宁国市人,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任新民赴美国留学,始终坚守“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上”的座右铭。为了建设新中国,供职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炮兵工程系教授、火箭武器教授会主任等职。他关爱学生,他主持中近程导弹发射并获得成功,之后又开始了液体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经过百余次的试验后才取得成功。他是发射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1984年,任新民就提出了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论证和规划的建议,晚年还撰写了诸多有关航空航天的科学著作,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摘编自谭邦治《任新民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新民为新中国做出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新民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3-09-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届高三六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动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三世纪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理论的基本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024-05-0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