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审视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静态看对义和团的态度

动态看对义和团的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前,清廷内部在讨论义和团问题时出现了以下意见:

(太常寺卿袁昶)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

(军机大臣刚毅)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

(侍读学士刘永亨)乱民当早除,不然,祸不测。

(端王载漪)义民起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解,国谁与图存?

评价一

1899年,御史黄桂鋆上奏: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叛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

——《义和团档案史料》

评价二

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有识的外人亦承认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赫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谓今后各国对待中国,应尊重而不可卑视。……中国终将成强国。处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作为史料,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对研究19世纪的晚清政局有何史料价值?
(2)指出评价一和评价二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何明显异同,并结合材料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因素。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国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                            
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
C.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D.哲理化的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和杂志集中刊载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文章。同时,中共对农民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的估计被逐渐提高,1922年底称“至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至1925年初,此数字提高为“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共
A.建立工农联盟的愿望日趋强烈B.开始萌发“工农武装制据”思想
C.初步意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D.清醒地认识到农民运动的价值
2022-04-29更新 | 50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当时,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污水排放、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等都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

——摘编自李玉皎、刘丰《从中国古代环保制度看现实环保法律的完善》

材料二   下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

1978—1992年

经济增长加速,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在局部地区频发并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

1992—2012年

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环保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高发多发

2012年以来

环境保护得到前所未有重视,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环保工作有效推进,并有效融入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摘编自吴舜泽等《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40年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保护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指出其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因素。
6 . 下表是先秦至宋代一些杰出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张。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表现形式
孟子“四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五常”仁、义、礼、智、信
宋代理学家“四德”忠、孝、节、义
A.推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多元化B.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人伦价值
C.意在弥补传统儒学文化的缺陷D.改造儒学以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7 .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
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济宁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