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2002年企业所有制结构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数值
(亿元)
比重(%数值
(亿元)
比重(%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2001876111.184240854.102722134.73
20021295114.304517949.8732459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并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针对官营经济生产者缺乏积极性、成本高质量低等弊端,宋政府在官营经济领域引入私人竞争经营模式,形成了工商业竞价机制。它类似于现在的招标活动,一般包括政府招标、竞争者投标、评标、中标等环节,出价最高者获得政府特许的经营权。

宋代工商业的繁荣,赋税结构的变化、土地私有化、农民身份多元化等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形成发展了社会环境。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实施的领域很广,坊场、官田、税场等都是竞价活动的热点领域。为了保障竞价机制的顺利进行,宋政府不仅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参与管理,还有专门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在宋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补充,其收益往往被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由于市场竞价具有两面性,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既有便捷、发展经济的优越性,也有官府与民争利、恶性竞争等弊端。在经历了宋代发展后,明清逐渐消失。

                                          ——根据石瑞丽《宋代官营工商业竞价机制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工商业竞价机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唐王朝,开拓西域、稳定西域、治理西域被置于国家大战略的首要目标。在唐初,面对多个敌对势力,唐代制定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先退后进、先北后西、重点向西的策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安全挑战,化解了各种安全威胁。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武力打击那些执意与唐朝为敌的强悍势力,一经达成军事目的,迅即施行和亲羁縻之策。唐代在西域地区推行两套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套是与内地相同的直属州县制,一套是保留游牧部落旧制的羁縻体制。同时,唐政府确定了与当地“地方精英”共同治理西州的基本原则。唐代还依托西北军镇、精兵布控、屯田和戍边相结合。在边疆防守兵力的征调与召募上,唐代从各个民族征募兵员,以蕃兵为主。唐代对西域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治理西域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唐代治理西域的意义。
4 . 十月革命后,留日学生中出现了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高潮。当时传播者以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为主要代表,李大钊主要宣传唯物史观,李汉俊侧重经济学说,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见长。所谓“三李带回马克思”是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准确、最形象的概括。据此可知(  )
A.三李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全面中国化
B.日本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水平比中国领先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系统的传播阶段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2020-03-09更新 | 6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材料   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也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从思想渊源和理论形式看,虽然与古代儒家的传豌思想和王守仁的“良知”说有关,但是在实际内容上却有着重大的区别……王艮认为,“日用”就是“本体”。他所说的“百姓”,不仅是指受压迫的下层群众,而且包括广大士、农、工、商;“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孟泰(1898-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的各种器材零件。孟泰说“国家搞建设跟自家过日子都一样,一刻也离不开勤俭。”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他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所作所为操作法,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他与工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在鞍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孟泰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为鞍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概括孟泰的精神品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轮船招商局是百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1873年1月,李鸿章在上海主持成立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洋行买办和洋务企业家徐润、唐廷枢等先后参加招商集股和经营方面的工作,颇有贡献。招商局在中国各大港口、日本、新加坡等处设有分局。1877年,招商局以220万银两购买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全部旧轮船和其他设备,有轮船25艘,运输能力2.7万吨,颇有盈利。1883年共招股本200万两。1897年招商局以历年盈余转作资本增资为400万两。1909年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1924年改为股份公司。招商局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和其它许多近代经济领域,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招商局在大陆的财产由人民政府接管,在香港的员工及13艘轮船于在香港宣告起义,回归大陆。成为交通部所属驻港中资国企。1978年交通部外事局长袁庚调任香港招商局,他提出把香港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内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外资来搞建设,得到中央支持。之后,香港招商局主导了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首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口号。如今,中国招商局集团已经发展为集交通运输、金融投资、资源开发和房地产业于一体的超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管理总资产3.59万亿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轮船招商局企业的特点,分析其创建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招商局企业建国后发生的新变化。分析其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9-12-16更新 | 109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