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甲午战争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自此,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也都成为时人反思的对象。正是以此为契机,中国各方面的近代化进程都大大加快了。

——田庆立《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法西斯企图灭亡中国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入侵,激发起全民族空前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所积聚起来的民族凝聚力在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前如同火山般地喷发出来。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旗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一旗帜下,一切炎黄子孙,同心协力,一起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源华《中华民国史(第十卷)》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
2023-04-0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1928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回顾总结道:“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然而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文章中提到的“割据地区”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3-09-09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垄断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由于士的活动能量相当可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培植学派,为自己制造舆论。当时的名人,诸如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等,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各为其主,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形成相互诘难、辩论的百家争鸣局面。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他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因良知会被人欲遮蔽,所以必须下一番“致”的功夫去掉人欲,才能恢复良知本性。因此,他要求人们努力从事道德修养。

——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张,并简述其影响。
4 . [二战后东西方经贸的发展]

材料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 东西方经贸情况开始慢慢好转。1954 年和1958 年, 西方国家两次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东欧许多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与西方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不是偶然的, 有多个因素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以后,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重点之一便是西欧。在西方世界中比较强调独立性的法国, 在 1964 年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在西欧引起较大的反响。许多西欧国家要求同中国建交和发展贸易关系的呼声愈来愈高。在 1964年中国与意大利、奥地利达成互设商务代表处的协议, 这对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60年中法之间的贸易额为5991 万美元, 到 1965 年时中法贸易额已达12092 万美元。同期, 中国与意大利的贸易额也从4565 万美元增加至8573万美元。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东西方贸易得以发展的因素(要求:符合史实, 列举两个因素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中国重视与西欧国家发展贸易的原因。
2023-09-16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非选择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凌晨五更,酒家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活动了。市场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100多年时间内中国保持相对的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性农业促使经济作物扩种;在手工业方面,北宋的生产规模和种类都超过以往。佃农的封建依附性减弱,“和雇”“招募”为官方手工业普遍采用,手工业者所受的封建束缚亦有所放松。商业的发展,正是以此为发展前提。

——摘编自任继愈《中国古代商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
6 .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灰蓝、定窑的粉白、哥窑的米黄、钧窑的玫瑰紫,这些醒目的颜色是宋瓷中五大名窑的标志性成色,也是中国瓷器史上令人难忘的“年代秀”。宋元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明清四大名镇:朱仙镇主产木版年画;汉口镇因交通而商业繁荣;佛山镇长于冶铁;景德镇精于制瓷。明朝后期,以景德镇为例,制瓷业规模很大,有官窑约五十八座,民窑达九百座。瓷窑内部已有很细的分工,有陶工、匣工、土工之分,有利坯、车坯、釉坯之分。镇内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一部分人在民窑内劳作,工资是按日以白银计算的。民窑生产的瓷器是为了售卖,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当时中国外销世界各地的瓷器主要是青花瓷。澳门作为中外贸易窗口,葡萄牙人入居后开辟了多条海上国际贸易航线。重要的是,航线延伸到美洲。西班牙占据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青花瓷带到了墨西哥。

——整编自邓广铭等《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宋朝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后期中国青花瓷销往海外获取大量白银的两条主要航线。
2023-09-11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4课明至清中野的经济与文化
7 .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历史证明,党的会议尤其是重要会议与党的事业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在19351015日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就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蒋建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二   七届二中全会作为一次城市工作会议,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后的思路和发展途径。即开展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依靠工人阶级来完成,完成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途径是城乡统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利润、税收、农业增产、举债和节约等。从历史上来看,这四个问题有效指导了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届二中全会是党的一次“城市工作会议”的原因,该会议有何意义。
8 .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极其落后,封建式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很不发达,产业工人的力量也很弱小,与此相联系,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中世纪,也就是说中国当时缺乏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材料可用于说明(     
A.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蔓延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各民族之间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秦汉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原因有:其一,从诸侯争霸到统一王朝,奠定了两千年的基本制度格局。其二,这个时代孕育出了皇帝制度、等级官僚制、郡县乡里制,还有律令、文书等制度运作方式……

——摘编自侯旭东《泰汉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的原因》

材料三   

   

清朝建立了一个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摘编自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一种视野看“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被少数民族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疆域的确定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