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二次革命B.新文化运动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走向强盛的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
2023-06-06更新 | 109次组卷 | 5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3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2023-06-16更新 | 691次组卷 | 29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建的建立之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课堂例题
4 .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外贸易

材料一   明朝中期,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与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客观上要求自身价值较高的贵金属充当货币。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钱钞的数额及比重并不大。英宗即位后,驰用银之禁,折收“金花银”。至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性的赋役改革中,推行“一条鞭法”制度,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这些赋役制度的变革,无疑确立了白银的重要地位,成了社会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

——摘编自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全球化从海上拉开帷幕,一个整体世界从海上连接了起来。白银是促使全球贸易诞生的重要因素。布罗代尔曾说:“贵金属涉及全球,使我们登上交换的最高层。”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这种国际交换关系,一端联系的是中国商品,另一端联系的是白银,中国市场网络的延伸,主要特征就是将世界各处的白银吸纳进来。与此同时,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市场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对中外贸易的影响。
2023-05-12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4课明至清中野的经济与文化
5 . 近代中国道路坎坷,中华民族却始终在为出路而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1)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目标是什么?请你再说出一位除“曾国藩”以外与这场事件相关的人物,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次事件的意义。
(2)请你说出两则材料所指事件在结果方面上的共同点,概括材料二李喜所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认为造成材料一所指事件结果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B.进程C.性质D.意义
8 . [近代中西方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和冶金业的机械化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

——摘编自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有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未能产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强调:要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如果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B.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
C.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2023-05-06更新 | 24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时间

人口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1080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材料三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摘自《资治通鉴》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2)材料二、三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