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发展迅速,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成为农民的共识和理性选择,故合作社数量和社员数量不断增加。政府开始意识到合作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资金、保险、科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成为经济发展活动的动力中心。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多数国家政府采取增加关税、固定价格、限制农产品生产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具有股份制经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集体经济的最早尝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党可以藉以更有力地领导群众的一个战斗的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即扩大红军有生力量的社会动员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目易棉阳《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三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绩效明显而卓越,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调节市场,打击了投机商人盘剥,保障了人民群众日用品的供应;成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有效形式,保持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连锁”。

——摘编自曹春荣《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
2022-09-22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 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几个重要的阶段:从鸦片战争以前对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到1898—1912年间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23年间的思想革命,最后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掌权。虽然历史很少以单向线条的形式发展,但总的发展模式和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却是可以在构建概念框架时充当有用的路标。与上述重大的政治变化同时进行的,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根本转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期间“中国经济根本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简述“1898—191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疆域的扩大,金朝的统治者逐渐改变过去贱老的习俗,开始借鉴中原王朝尊老养老的传统。大定八年(1168年)“制子为改嫁母服丧三年”,泰和年间定有律令“祖年父母、父母无人侍养,而子孙远游至经岁者,甚伤风化”应加以重惩。赋役方面,规定对,年老且无负担赋役能力的年老者施以减免,体弱年高者作为特殊群体,得到了特殊照顾,金朝还会赐予这个特殊群体米、绢等物资。金朝还设立了养老处所,专门优抚退役的老兵。皇室还会设宴款待民间耆老,皇帝赐给饮食,对庶民百姓来说,这是极高的礼遇。纵观金朝的养老措施,虽没有中原王朝的具体、规范,但也涌现出一批孝子、忠臣,并形成了一股社会风尚。

——摘编自倪屹、徐洁《金代尊老养老风尚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的养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朝尊老养老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5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材料二   对历史上行政区进行政治地理视角的研究,主要总结了三条规律:一是政区层级在三层到两层之间反复;二是政区边界划分有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两大原则;三是政区幅员经过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波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三条规律”的认识。
7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材料二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材料三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商道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了。

材料四   他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摘编自尚斌《中国儒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①和②分别是谁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请写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他”是谁?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636次组卷 | 5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文帝时,鉴于当时继续沿用黥、劓、斩在右趾等肉刑,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断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下令废除肉刑。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砍左脚)改为笞五百。景帝继位后,在文帝基础上对肉刑制度作进一步改革。他主持重定律令,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五百。景帝又颁布《垂(音)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

——摘编自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景时期废除肉刑、减轻刑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文景时期废除肉刑、减轻刑罚的相关措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