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7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     

A.因河南灾荒而爆发B.旨在反对秦始皇的统治
C.建立了“张楚”政权D.破坏了江南社会的稳定
2024-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9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多次作出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与美方接触的信号。据此可知,中美关系的缓和(       
A.说明双方的根本利益一致B.基于两国的双向需求
C.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D.摒弃了意识形态对立
4 . 元世祖灭亡南宋之初,令各地官员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并在江南差拨站户设立驿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其目的在于(     
A.凸现元王朝经济的繁荣B.实行行省制度
C.加强与察合台汗的联系D.巩固国家统一
2024-04-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关于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原与西域的物种交流情况,它反映了(     

A.西域已经纳入中国疆域B.中原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当时推行开明民族政策D.丝绸成为市场主要媒介
2024-04-2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清政府中的新派人物最终由“师夷长技”走向了“借法自强”,兴办“洋务”成为社会的一股新潮流。这一潮流(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B.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C.有利于思想观念的变革D.有效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2024-04-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记载,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他们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这反映出商代(     
A.占卜活动影响天文B.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
C.早期民本思想孕育D.农耕生产盛行精耕细作
2024-04-24更新 | 71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据《重建山陕会馆碑记》记载,咸丰七年反政府武装在进攻县城时用大火“焚及会馆大殿、廊坊、春秋楼,荤荤大者俱化灰烬”。这些反抗政府武装的斗争(     
A.目标是抗击英军的经济侵略B.阻止英法联军对北京的进攻
C.旨在响应太平军的反清革命D.落实了《资政新篇》的主张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辽圣宗于1044年下令在今天的大同设置西京,方圆不过二十里,城建格局全仿唐朝长安城,并经常保持兵精粮足状态。其目的在于(     
A.防御北宋的进攻B.借鉴中原管理体制
C.规范都城的建设D.加强辽金经济交流
2024-04-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代,很多阿拉伯的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地定居。他们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这(     
A.凸现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有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彰显了域外文化对唐朝影响深远D.有利于佛教的广泛传播
2024-04-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