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果要探究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我们应该探究(     

①列强的经济侵华②清朝的洋务运动③中国的抗日战争④国共的十年对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图是中国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我的祖国》,其展现的背景是(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A.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B.歌颂伟大抗美援朝战争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D.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
2024-01-1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各自所代表的是哪一学派?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悬臂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中期被迫长征的原因?并指出材料二中“分水岭”的具体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简单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B.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C.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3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民主开放的雅典,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同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两者共同的原因或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宽松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中国人民对太平天国运动肯定B.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C.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