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英国《泰晤士报》称上海是“模范租界”并提供了下面表格数据: 以下解读表格材料正确的是
1892年            1902年
外国人口4020            7300
清国人口            198000          400000
帝国海关收入       6371532海关两       10814077海关两

A.“模范租界”实际上应是通商口岸B.外国人口增加改变了人口的结构
C.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来源D.上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殖民地
2020-09-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逐步发展,兼收并蓄。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í)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服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序号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4)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2023-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B)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
2023-08-28更新 | 3609次组卷 | 3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北京专用)
4 . 下表内容是我国1949—1957年工业生产状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工业产值比重(%)工业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重(%)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新建改建企业增产的产值比重(%)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949年36.763.329.071.017.0
1952年61.039.039.760.326.7
1957年87.812.245.454.636.030.0
A.确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B.改善了国民经济区域布局
C.奠定了现代化发展的基础D.实现了经济结构合理调整
2023-08-17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5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020-10-05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42年10月,国统区有影响的报刊之一《大刚报》“择当前重要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参与者“遍及农工商学军政各界及男女老幼同胞”,被视为“旧中国所进行的一次社会影响最为强烈”的民调。其部分问题与结果统计如下,下表可反映出(     
问题结果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能(99.5%)未置可否(0.5%)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日本(69.4%)德国(30.6%)
你认为在抗战胜利以前,有无召集国民大会之必要?有(57.5%)无(42%)未置可否(0.4%)
①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普遍关切②国际反法西斯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③社会各界呼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④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受到广泛支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01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7 . 如表是1956﹣1998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食品(部分)年消费量统计表(单位:公斤)。表格数据说明(  )

年份

粮食

猪肉

鲜菜

鲜瓜果

鲜奶

1956年

187.7

3.84

98.12

4.81

1978年

182.7

15.97

168.5

18.51

8.58

1992年

89.3

25.89

155.80

56.40

13.03

1998年

82.28

30.10

173.62

67.19

16.92


A.饮食由主食为主到以副食为主B.经济改革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
C.食品消费完全取决于经济政策D.北京城乡居民饮食更科学合理
2020-03-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8 . 下表为《春秋》所载四类会盟活动统计简表(单位:次)。
隐公桓公庄公悯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哀公总计
天子与诸侯611111111
诸侯与诸侯8841248366357
诸侯与卿大夫243583151414560
卿大夫与卿大夫131341010931
总计1112726141523313118159
春秋时期的会盟活动反映了(       
A.传统宗法制度的式微B.周天子统治尚能维系
C.儒家的政治功能凸显D.争霸战争的社会现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河北各根据地的“日人反战同盟”和“朝鲜独立同盟”与中国军民开肩抗战,以喊话、写信、印发宣传品等方式,做瓦解、争取日军工作。据晋察冀根据地统计,1943年在战场上投诚的日军占日俘总数的43%,相当于1940年的7倍。这反映出(     
A.日本侵华战争失道者寡助B.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日寇
C.抗日根据地作战方式多样D.中共重视对敌开展政治攻势
10 . 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