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是《1978年、200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简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比重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1978年22.4%77.6%
2002年8.7%40.8%50.5%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并实施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 是中国人口的飞跃时期。

材料一   清朝人口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数据引自《清实录》

材料二   清朝初期,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增丁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康熙五十一年,宣布以前一年;银作为定额,新滋生人丁,一律“永不加赋”。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使清查人丁的工作完全失去了意义,长期未再进行。

在清政府重农政策的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在社会局面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口增长趋势形成并持续较长时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分别指出材料-中不同阶段的清朝人口统计数据变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3 . 下表为中国1952年至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情况统计数据,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棉纺物/亿米38.350.532
     谷物/万吨163921950519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B.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统一前后,修建了一系列大型工程。

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1)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请举例说明。
(2)阅读下图,结合所学,评述战国至统一后秦的大型工程建设。
2022-07-10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和建设

时期

概况

相关事例

全面抗战时期

1940年中共《新中华报》社论中指出:抗战以来,他们(侨胞)献给祖国的捐款已在六万万元以上。南洋侨胞献给祖国的,单是奎宁丸一-种,其价值达二百五十万元。回国参战的同胞中间,还有活跃在西北前线的华侨服务团,以及出生入死的担任战地采访的华侨记者团。

1937年泰国华侨寄回的家书写到:“目下闸北(在上海)一带,悉遭敌人焚烧,……现沪上难民达百万之众,诚属可怜,然我人虽旅居海外,无不时时怀祖国,近日各制裁衣裤,寄回祖国,以赠伤兵,聊尽国民之职耳。”

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华侨面对国内较差的投资环境和高风险,率先来到中国投资拓荒。商务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5年年底,我国累计吸收的6224亿美元外商投资中,至少有67%是由华商或华商主导的企业带来的。投资方式由中外合资、合作向外商独资发展;投资领域由加工业逐步转向机械制造等生产性项目和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21世纪初,高新科技及服务业领域投资比例有所增长。

邓小平指出“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菲律宾华侨施至成说到“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一半是基于乡情,另一半才是基于商业考虑,……为祖国的富强作一点贡献,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做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和建设”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020-11-18更新 | 432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上述数据说明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②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③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④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11-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业增长率统计,对第二阶段统计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③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④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4-01-30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世界银行统计“一带一路”中长期看将帮助全球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该倡议(     
A.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B.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C.推动了地区热点问题的彻底解决D.拓宽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10 . 20世纪初英国《泰晤士报》称上海是“模范租界”并提供了下面表格数据: 以下解读表格材料正确的是
1892年            1902年
外国人口4020            7300
清国人口            198000          400000
帝国海关收入       6371532海关两       10814077海关两

A.“模范租界”实际上应是通商口岸B.外国人口增加改变了人口的结构
C.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来源D.上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殖民地
2020-09-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