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某同学为研究建国初期的历史状况,搜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资料可用于研究哪一历史事件
1952—1957年社会总产值的产业部门构成
年份社会总产值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
195210051%17.6%3.2%28.2%
195710040.6%25.3%4.3%29.8%

——数据来源: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7年版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运动D.国民经济恢复
2020-04-0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单位:亿美元)

如表的数据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B.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一带一路”取得成就D.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效显著
4 . 下表为1978-1980年,《人民日报》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道统计。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年份包产到户大包干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总计
197851239107359
1979215249161488
1980543219092404

① 1978年以后,相关报道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②“包产到户”揭示出农民获得的是土地所有权
③“按劳分配”高频出现凸显了此制度的优越性
④“多劳多得”针对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保罗·肯尼届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两个都答只判阅第一个)。
I.结合史实,概括中在时期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II.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II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0-02-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公务员下海经商的热潮;到90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公务员下海潮,据国家人社部统计,1992年有12万公务员下海经商,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这表明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B.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
7 . 如表是我国在1993—2000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
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
C.社会主义初级险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8 . 中国近现代外交变迁

近代外交•国家主权的维护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国际社会,清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是不断扩大的不平等条约体制;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代表团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7年随着北伐胜利进军,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421月二十六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1943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莫斯科《四国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现代外交•独立自主与和平合作

材料二《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数据统计图(累计)》(建交国家:个)


材料三新中国70年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期国际格局国内形势方针策略主要成就
1949年到5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大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兴起,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处于“文革”时期联美抗苏,“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美正式建交;中苏关系正常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进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在上表中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关内容,并扼要说明新中国70年外交的历史启示。
2020-03-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9 .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人民共和国七十载壮丽征程,是一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史;而先进模范,是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年份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1949

16‰

20‰

1958

17.24‰

11.98‰

1960

负增长

25‰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商业与社会发展进步

飞钱

坊市制度

交子

丝绸之路

洋务运动

经济特区

三角贸易

工业革命

欧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

北美自由贸易区

WTO


(2)阅读上表,从“商业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先进模范,是铭刻时代的坐标


(3)从以下时代的楷模中任选一位,简述他们的事迹。
董存瑞;邱少云;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
2019-09-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了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     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六千两百多万,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125%;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4%1920年增加为14%1914年到1920,中国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即增加了97%。同时期面粉厂增加了84家,面粉的出口由7万担增至396万担,并由入超转为出超。

——摘编自孙长斌《一战时期中国经济变化与民主革命新因素的成长》

材料三     全面抗战爆发,江苏棉纺织工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无锡损毁设备占该地设备总数的70%。江苏各地沦陷之后,日寇又以占用、租用、统制、专买等手段掠夺各厂资产、原料和成品,所有纺织厂除停工外均被日寇军管或委任日商经营,江苏民族棉纺织工业迅速衰落。

——摘编自赵明远《衣被天下!江苏近代棉纺织工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3-02-20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